扁平足是怎么回事
扁平足可能由遗传因素、足部肌腱发育异常、外伤、关节炎、神经肌肉疾病等原因引起,扁平足可通过矫形鞋垫、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肌腱修复手术、关节融合手术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导致足弓结构先天发育异常,表现为足弓塌陷或缺失。此类患者幼年即可出现行走易疲劳、足底疼痛等症状。建议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负重运动,选择有足弓支撑的矫形鞋垫缓解症状。
2、足部肌腱发育异常
胫骨后肌腱功能不全或跟腱过短可能导致足弓支撑力不足,常见于青少年快速生长期。表现为运动后足部肿胀、步态异常。可通过足踝强化训练、夜间支具固定等物理治疗改善。
3、外伤
足部骨折、韧带撕裂等外伤可能破坏足弓力学结构,多见于运动损伤或意外事故。急性期需石膏固定,恢复期配合超声波治疗促进组织修复。若合并创伤性关节炎需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控制炎症。
4、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或退行性关节炎可能侵蚀足部关节,导致继发性扁平足。常伴随晨僵、关节变形等症状。需联合使用甲氨蝶呤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抗风湿药物,严重者需行距下关节融合术。
5、神经肌肉疾病
脑瘫、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疾病可能因肌力失衡引发足弓塌陷。需神经科与骨科联合诊疗,必要时跟腱延长术配合踝足矫形器使用,改善行走功能。
扁平足患者日常应选择鞋帮稳固、足弓支撑良好的运动鞋,避免穿平底鞋或高跟鞋;可进行踮脚运动、毛巾抓握等足部肌力训练;体重超标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出现持续疼痛或步态异常时应及时至足踝外科就诊,通过足底压力检测等评估病情进展,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注意儿童扁平足在8岁前具有一定自愈可能,家长不应过早进行激进治疗,但需定期复查足弓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