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怎么治疗
急性脊髓炎可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球蛋白治疗、血浆置换、抗感染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急性脊髓炎通常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疫苗接种反应、脊髓缺血、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糖皮质激素治疗
急性脊髓炎急性期通常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常用甲泼尼龙注射液冲击治疗,可减轻脊髓水肿和神经损伤。用药期间需监测血糖、电解质及血压变化,长期使用可能诱发骨质疏松或感染风险。
2、免疫球蛋白治疗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可通过中和自身抗体调节免疫,适用于对激素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需注意输注速度以避免头痛、发热等不良反应,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血浆置换
通过分离清除致病抗体,适用于重症或进展迅速的横贯性脊髓炎。每次置换需2000-3000毫升血浆,治疗周期为5-7次,可能发生低血压或凝血异常等并发症。
4、抗感染治疗
若明确存在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需联用阿昔洛韦注射液或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细菌性感染可选用头孢曲松钠等三代头孢,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5、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后需尽早介入康复治疗,包括肌力训练、平衡练习及膀胱功能重建。物理治疗可采用功能性电刺激改善肌张力,作业治疗帮助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疗程通常持续3-6个月。
急性脊髓炎患者需保持卧床休息期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饮食应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肉、西蓝花等促进神经修复,同时限制高脂饮食避免便秘。康复阶段可进行温水浴和低频脉冲电刺激缓解肌肉痉挛,家属需协助记录排尿排便情况,出现发热或肌力下降需立即复诊。建议随访时复查脊髓MRI评估病灶变化,疫苗接种应严格遵医嘱推迟3-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