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结节灶
肺结节灶是指肺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直径小于30毫米的局灶性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影,可能由炎症、结核、肿瘤等多种原因引起。
1、炎症性结节
肺部感染后遗留的肉芽肿是常见原因,多见于细菌性肺炎或真菌感染。这类结节边缘多光滑,可能伴随咳嗽、低热等残留症状,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2、结核性结节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形成的增殖性病灶,常见钙化特征。患者可能有盗汗、消瘦病史,需结合结核菌素试验判断,确诊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
3、良性肿瘤
如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等生长缓慢的病变,CT可见脂肪或爆米花样钙化。若无症状可观察,增大明显时需手术切除。
4、早期肺癌
磨玻璃结节伴分叶、毛刺征象需警惕,多见于腺癌。需通过PET-CT或穿刺活检明确性质,早期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5、转移性结节
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经血行转移所致,常为多发结节。需结合原发癌病史综合评估,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
发现肺结节灶后应避免吸烟及接触粉尘,保持适度运动增强肺功能。建议每3-6个月复查胸部CT观察变化,若出现咯血、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诊。日常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十字花科蔬菜,有助于肺部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