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冻起的水泡怎么办
手上冻起的水泡可通过保持干燥、避免抓挠、局部消毒、外用药物、就医处理等方式改善。冻疮水泡通常由低温刺激导致皮肤血管收缩、组织缺血缺氧引起。
1、保持干燥
冻疮水泡破溃后需及时擦干渗液,每日用温水清洁患处后完全晾干。潮湿环境会延缓伤口愈合,清洁时避免使用肥皂等刺激性产品。若需接触水可佩戴防水指套,但单次佩戴不超过2小时。
2、避免抓挠
水泡瘙痒时不可抓挠或自行刺破,完整水泡表皮能保护创面防止感染。可轻拍周围皮肤缓解痒感,夜间睡觉可佩戴棉质手套。若水泡直径超过1厘米或呈浑浊脓性,需就医处理。
3、局部消毒
未破溃水泡可用碘伏棉签环形消毒,每日2次。已破溃水泡先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再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消毒时从水泡边缘向中心擦拭,避免触碰健康皮肤。
4、外用药物
红肿期可外用肝素钠乳膏改善微循环,每日薄涂3次。瘙痒明显时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连续用药不超过1周。合并感染需配合夫西地酸乳膏,三种药膏需间隔1小时使用。
5、就医处理
出现紫色血疱、剧烈疼痛或发热时需及时就诊,可能与深部组织冻伤有关。医生可能进行水泡抽吸、紫外线照射等处理,严重者需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改善血管痉挛。
日常需穿戴保暖透气的羊毛手套,避免接触金属等低温物体。冬季洗手后立即擦干并涂抹凡士林,室内保持20℃以上湿度50%左右。每日进行手部握拳伸展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和深海鱼。若既往有冻疮史,气温低于10℃时提前使用辣椒碱软膏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