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是什么引起的
蛀牙可能由遗传因素、口腔卫生不良、饮食结构失衡、牙釉质发育不全、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蛀牙通常表现为牙齿变色、龋洞形成、冷热敏感等症状,可通过窝沟封闭、氟化物治疗、复合树脂充填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遗传性牙釉质结构异常或唾液成分缺陷,导致牙齿抗龋能力较弱。这类情况需加强预防性措施,如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涂氟等。若已出现早期脱矿,可遵医嘱使用氟化钠甘油糊剂或氟化亚锡溶液局部处理。
2、口腔卫生不良
刷牙不彻底或未使用牙线清洁邻面,会使牙菌斑长期堆积产酸腐蚀牙齿。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必要时使用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抑菌。对于已形成的菌斑结石,需通过超声波洁治术清除。
3、饮食结构失衡
频繁摄入高糖食物或碳酸饮料会持续降低口腔pH值。蔗糖等可发酵碳水化合物被变异链球菌代谢后产生酸性物质,导致牙体硬组织脱矿。日常可用木糖醇口香糖替代,龋活跃期可短期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凝胶。
4、牙釉质发育不全
儿童期营养不良或全身性疾病可能影响釉质基质形成,表现为牙面白垩色斑块或凹陷。轻症可通过渗透树脂治疗,重症需采用预成冠修复。孕期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有助于胎儿牙胚发育。
5、细菌感染
变异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等致龋菌群过度繁殖会加速龋损进展。除机械清除菌斑外,可配合使用西吡氯铵含片抑制细菌黏附。对于深龋近髓者,需采用氢氧化钙盖髓剂保护牙髓。
预防蛀牙需建立每日两次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限制餐间零食次数,每半年接受专业口腔检查。儿童建议在3岁前完成乳磨牙窝沟封闭,青少年可考虑应用氟化泡沫增强釉质抗酸能力。出现牙面色素沉着或粗糙感时应及时就诊,避免龋坏深入牙髓导致剧烈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