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不治疗会有哪些后果
慢性胃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胃溃疡、胃出血、贫血、胃黏膜萎缩甚至胃癌等严重后果。慢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用药、胆汁反流、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症状。
1、胃溃疡
长期胃黏膜炎症可导致胃壁防御功能下降,胃酸侵蚀形成溃疡。患者可能出现规律性上腹痛、餐后加重,严重时可并发穿孔或梗阻。需通过胃镜确诊,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抑制胃酸和保护黏膜。
2、胃出血
炎症持续进展会损伤胃黏膜血管,引发呕血或黑便。急性出血可能导致休克,慢性失血则会引起乏力、头晕等贫血表现。内镜检查可明确出血点,必要时需进行内镜下止血或输血治疗。
3、贫血
慢性失血或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均可导致贫血。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活动后气促。需完善血常规和铁代谢检查,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恶性贫血需注射维生素B12。
4、胃黏膜萎缩
长期炎症会使胃腺体减少,黏膜变薄,胃酸分泌功能减退。可能出现消化不良、早饱感,部分患者会进展为肠上皮化生。胃镜活检可明确诊断,需定期随访监测癌变风险。
5、胃癌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属于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诱因。早期可能无症状,进展期可出现消瘦、呕吐、呕血等。建议高危人群每1-2年进行胃镜筛查,发现早癌可内镜下切除。
慢性胃炎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规律进食,保持情绪稳定。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规范根除治疗,用药期间忌擅自停药。出现持续腹痛、体重下降、呕血等预警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日常可适量食用山药、南瓜、猴头菇等养胃食材,但不可替代正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