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崴了骨裂怎么办
脚崴了骨裂可通过制动固定、冷敷热敷、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骨裂通常由外力撞击、骨质疏松、运动损伤、慢性劳损、病理性骨折等原因引起。
1、制动固定
骨裂后需立即停止活动,用支具或石膏固定患肢4-6周。踝关节可用U型石膏托固定,避免负重行走。固定期间抬高患肢促进消肿,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
2、冷敷热敷
急性期48小时内每2-3小时冰敷15分钟,减轻肿胀疼痛。72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可使用40℃左右温水浸泡或热毛巾外敷,每日2-3次。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肿胀可静脉注射甘露醇注射液,配合迈之灵片改善微循环。骨质疏松患者需补充碳酸钙D3片。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踝泵运动、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锻炼腓骨肌群。6周后开始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踮脚行走,配合超声波和红外线理疗促进骨痂形成。
5、手术治疗
移位明显的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空心螺钉或钢板固定。关节面受损者可能需关节镜清理,术后早期CPM机辅助锻炼防止关节僵硬。
骨裂恢复期间应保证每日500ml牛奶或等效钙质摄入,多食用西蓝花、豆腐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康复阶段避免跳跃、奔跑等剧烈运动,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穿着硬底护踝鞋保护关节,夜间睡眠时可用枕头垫高患肢。若出现持续疼痛、皮肤发紫或感觉异常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