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骨质疏松怎么办呢
老人骨质疏松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钙剂、适度运动、药物治疗、预防跌倒等方式改善。骨质疏松通常由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激素水平变化、缺乏运动、遗传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
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摄入,如牛奶、奶酪、豆腐、芝麻等。同时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蛋黄、蘑菇等,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浓茶或碳酸饮料,这些饮品可能影响钙的吸收。
2、补充钙剂
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钙剂,如碳酸钙片、乳酸钙颗粒等。钙剂应与维生素D联合使用,以提高吸收率。注意避免与含草酸或植酸的食物同时服用,以免影响吸收效果。
3、适度运动
进行适度的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有助于刺激骨形成。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或可能造成跌倒的高风险活动。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运动。
4、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雷洛昔芬片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缓骨质流失。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骨密度和肾功能。
5、预防跌倒
改善居家环境,如增加照明、安装扶手、清除地面障碍物等。穿着防滑鞋,使用辅助行走工具如拐杖。定期检查视力,避免服用可能引起头晕的药物。这些措施可有效降低骨折风险。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日常护理需长期坚持,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监测治疗效果。注意天气变化时适当增减衣物,预防感冒。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当参与社交活动。如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变矮,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