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阳性指的是什么意思
粪便阳性通常指粪便检测中某项指标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感染或肿瘤等疾病。常见阳性指标包括隐血、轮状病毒、寄生虫卵等。
1、隐血阳性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说明消化道存在微量出血,可能与胃溃疡、肠息肉、结肠癌等疾病相关。出血量较少时肉眼难以察觉,需通过化学试剂检测。长期隐血阳性需结合胃肠镜检查明确病因。
2、轮状病毒阳性
儿童腹泻患者粪便检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提示轮状病毒性肠炎。该病毒通过粪口传播,可引起发热、水样便及脱水。需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重症患儿可考虑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等药物。
3、寄生虫卵阳性
粪便镜检发现蛔虫卵、钩虫卵等寄生虫卵,表明存在肠道寄生虫感染。多因生食污染食物或接触疫水导致,常伴腹痛、营养不良等症状。阿苯达唑片、吡喹酮片等驱虫药可针对性治疗。
4、钙卫蛋白阳性
粪便钙卫蛋白升高反映肠道炎症活动,常见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该指标可辅助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需结合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确诊。
5、肿瘤标志物阳性
粪便DNA检测发现KRAS基因突变或甲基化SEPT9阳性,可能与结直肠癌相关。但需排除饮食干扰因素,最终诊断依赖肠镜活检病理结果。
发现粪便检测阳性结果后,建议避免摄入动物血制品、铁剂等干扰隐血检测的食物,保留异常粪便样本供复检。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肉类充分煮熟,蔬菜水果彻底清洗。若伴随持续腹痛、体重下降或排便习惯改变,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完善胃肠镜、腹部CT等检查。定期体检中40岁以上人群推荐每1-2年进行粪便隐血筛查,高风险人群可结合粪便DNA检测提高肿瘤早期发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