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食道癌的靶向治疗

28077次浏览

食管癌是种异质性疾病。病理类型分为鳞癌和腺癌两种类型食管癌存在巨大的病因学和遗传学差异。世界范围内,食管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食管鳞癌发病率下降。因此,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伴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发展,食管癌分子病理学研究迫在眉睫。

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的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 属Ⅰ型跨膜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是原癌基因C-erbB-1的表达产物,能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和血管生成及凋亡,其信号通路与恶性肿瘤的生长、侵袭及转移关系密切。大多数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存在EGFR过度表达,其中百分之四十到八十食管癌患者伴EGFR高表达。

针对EGFR靶点的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作用于其胞内酪氨酸激酶ATP结合区的小分子化合物抑制剂,另一种是作用于EGFR胞体配体结合区的单克隆抗体。

1.1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通过对酪氨酸激酶磷酸化的抑制,阻断酪氨酸自身磷酸化,从而抑制EGFR激活,加速细胞凋亡,减少肿瘤浸润和转移。代表药主要是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

易瑞沙(吉非替尼, Gefitinib)初步临床试验显示对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近来已有多项研究评估易瑞沙治疗食管癌的疗效,研究提示:单药吉非替尼二线治疗食管癌,对于食管鳞癌、女性、过表达EGFR的病例的治疗效果较传统化疗有较明显的优势,这与该药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上的特性相似。单药二线治疗食管癌总控率大约在百分之三十到五十。此外,易瑞沙不仅具有抗肿瘤活性,还能增强EGFR阳性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放疗联合能提高食管癌的疗效。

特罗凯(厄洛替尼,Tarceva) 研究表明厄洛替尼联合放疗能明显提高疗效,美国西南肿瘤学会(SWOG)报道厄洛替尼单药治疗食管腺癌患者,患者能够耐受,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厄洛替尼的研究集中在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方面,但尚未有明确的令人信服的报道。

虽然已有多项研究显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联合化放疗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的临床实验来证实。

1.2 针对EGFR的单克隆抗体

针对EGFR单抗药物代表药是西妥昔单抗,其联合化疗或放疗具有较好的作用,提示该类药物可能成为将来治疗食管癌的标准方案的组分之一。国外一项研究报道给予西妥昔单抗、紫杉醇、卡铂,同期50.4Gy放疗,持续6周治疗食管癌,显示西妥昔单抗可能增加皮肤反应及超敏反应,却未增加放疗相关毒性,治疗效果确定。

目前,针对EGFR单抗药物治疗,初步研究显示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过表达的食管腺癌也具有增敏放疗的作用,仍待进一步临床试验来证实。

2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其受体(VEGFR-1)在诱导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成为另一个潜在的食管癌治疗靶点。

VEGFR在正常食管组织中表达低下,百分之三十至六十食管癌患者的病理组织过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贝伐单抗(Avastin)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抑制血管生长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它不仅能特异性阻断VEGF的生物效应,抑制肿瘤内血管新生,延缓肿瘤生长和转移。在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时,能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促进药物向肿瘤内渗透,达到增敏的效果。对于食管癌的治疗,贝伐单抗目前还处于研究初期,大部分研究仅限于腺癌患者。

在 2008年ASCO会议上公布了贝伐单抗、多西紫杉醇、顺铂和依立替康在治疗转移性胃食管肿瘤上的结果,PR+SD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六[(15+4)/26],较单纯使用化疗(PR+SD 为百分之六十)较有明显的提高,也能安全地增敏化疗,初步认为联合贝伐单抗可能带来较好的治疗效果。

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还包括多靶点的范得他尼、苏尼替尼和索拉非尼等,但尚未有临床研究显示对食管癌有效。

3 细胞周期抑制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

细胞周期抑制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s)是调控细胞周期的一个蛋白家族,在肿瘤组织中,CDKs“过度激活”导致细胞增值的失控。因此,针对肿瘤组织内的细胞周期调节障碍的靶向治疗可能是一个治疗方向。NF-κB是一种作用广泛的转录因子,它的活化能够抑制细胞凋亡、间接促进细胞增殖、减少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研究证实正常的食管组织没有具有活性的NF-κB,而在食管腺癌组织中过表达NF-κB。硼替佐米(Bortezomib,PS- 341)能特异性的抑制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进而抑制NF-κB的活性阻断NF-κB,能够增敏化疗效果。

4 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

COX- 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确切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机制包括诱导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力、免疫抑制作用、诱导前致癌物的活性等。COX-2的过度表达能促进食管癌变,其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规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能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体内和体外试验研究COX-2抑制剂能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为食管癌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具有代表性的药物是阿司匹林和塞来昔布。Corley DA等学者综合分析九个流行病研究结果,表明了非选择性抗炎药(其中百分之五十是阿司匹林)降低了百分之四十三的食管癌发生率, 并有一个明显的剂量响应趋势。

关于塞来昔布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Ⅱ期临床报道。Dawson研究组将塞来昔布与顺铂、氟脲嘧啶联合治疗31位中晚期食管癌病人,两年生存率达到百分之四十四 ,中位生存期25个月,疗效有明显提高,这一系列研究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的跟踪随访。

5 其它靶向治疗药

其它的靶点及靶向治疗代表药主要有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Imatinib),mTOR激酶抑制剂如Temsirolimus(细胞周期抑制剂779,CCI-779),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FTI)如 Tipifarnib等,正逐步应用于食管癌的治疗,其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临床实验结果证实。

食管癌的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初步的临床研究提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存在一定的疗效,西妥昔单抗有增敏化放疗的作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可能提高食管腺癌的疾病控制率。如何多靶点联合应用靶向药物特别是单抗类药物联合新型细胞毒药物以及联合放疗才能达到最佳疗效,是将来研究的重点,有望把食管癌的治疗推向新的阶段,从而延长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关推荐

早期食道癌病人放疗有没有效
早期食道癌的患者进行放疗治疗是有一定效果的,但不是一个最优的一个治疗方法。对于早期食道癌的话首选的还是一个手术的治疗,包括内镜下的手术或者是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是远远高于放疗治疗的,但是对于某一些病人比如高龄患者或者是无法耐受手术,心肺功能很不好的这样的一个情况,无法进行一个内镜下手术或者是外科手术治疗的这样的一个情况,那也是可以选择放疗来治疗。的一个早期的一个食管癌,如果是身体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还是应该首选手术切除的方式,达到一个治愈的目的,应该不会变。所以要根据患者的一个一般情况以及他病变的一个情况,来去选择合适的一个治疗方案。
语音时长 00:58

2021-12-30

83401次收听

02:25
饭后喉咙堵是食管癌吗
饭后喉咙堵不能诊断为食管癌,要结合患者年龄和疾病出现症状的时间,评估患者是否出现食管病变。通常食管癌早期没有任何特异性表现,当出现了进展期的食管癌,有可能会出现三个月到六个月的渐进性吞咽困难,即最开始可能吞固体氧食物出现口咽部不适,后逐渐发展成进流食及进水困难。当出现这样的症状,我们就需要警惕是否存在食管癌,需要进一步做胃镜检查,关注食管情况。当出现口咽部的喉咽部闷堵感,首先需要看有没有胃食管反流的情况,其次要关注口咽部有没有器质性的改变。
食道癌纵隔淋巴肿大会消失吗
由食管癌引发的纵隔淋巴结肿大,一般是不会消失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手术进行切除,如果食管癌发生综合淋巴结的转移的话,这就已经说明达到食管癌的晚期,一般这种情况下,治愈率是不高的,同时还要看一下纵隔淋巴结肿大的一些原因,很有可能是炎症所导致的,也有可能是肿瘤所导致的,但是如果是感染所导致的。如果在感染得到控制之后,肿大可能会自行的消失,但是在没有明确原因之前,还是要建议去医院明确一下,做隔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对症治疗,以便达到早日恢复正常的效果。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22

77680次收听

食道癌的常用成方
中医善用复方冬凌嘻片治疗食道癌,冬凌草、山豆根各等分研未压片,每日3次,每次4-6片,3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种药物均有清咽利喉、通利食道,长期服用,能使瘤体缩小,改善次食情况.
食道癌早期如何检查
虽说食道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但是它的早期症状是非常隐秘的,导致很多患者很难发现自己身体的异样,一旦发现基本已经到了晚期。所以患者要清楚的了解到食道癌具体的症状以及检查方法,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及早治疗。
食道癌的检查手段
食道癌的检查手段有哪些呢?一个好的食道癌的诊断方法有利于患者病症的早期发现,从而进行早期的治疗,间接的使患者病症的治疗处于比较好的状态。早期的诊断还有利于抑制并发症的出现,以及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手术后食道癌怎样护理
近年来,食道癌的发病率一直呈不断增高的趋势,手术是该病的治疗措施中最为常见的,而食道癌手术后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只有积极有效的配合治疗,才能早日摆脱疾病困扰。
喜食滚烫食物易致食道癌
研究显示,饮食在癌症病因中占30%~35%,尤其是食道癌与饮食的关系更加密切,国内外近年的报道指出,吃滚烫食物、饮热茶均能破坏人体食管的“粘膜屏障”,使食道面临各种因素的威胁,因此建议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应避免食用烫食。
02:30
喉咙灼烧感是食道癌吗
喉咙灼烧感不一定是食道癌,反流性的食管炎等原因也可以引起烧灼的感觉。最简单的就是做食道镜,经检查看食道壁的黏膜,看它是炎症还是肿块,如果是肿物就把它钳下来一块,证实究竟是食管的肿瘤,还是其他疾病。食管癌早期可以有食管灼烧的表现,随着疾病的发展还可以有进食困难、疼痛、声音嘶哑等表现。所以喉咙烧灼感不一定就是食道癌的表现,要进行仔细的鉴别,看它的病因究竟是什么。
食道癌的早期症状
食道是消化系统比较重要的器官,它是食物必经之路,从口进入以后经过食道一直到胃。食道如果发生了病变,比如说炎症、长息肉、长瘤子等等,会严重影响饮食的通畅与否。早期症状可能不会太明显,只是偶尔进食缓慢,或者是疼痛。慢慢的随着肿瘤的长大,除了可能进食缓慢以外,还会出现梗阻,最后发展到肿瘤,把食道占据。也就是说我们的吞咽困难,中医叫做噎膈。最后饮食喝水都进不去了,就是把食道造成了梗阻。食管它分为上中下三段,发生在上段和中道下段也不完全一致。比如上段可能就是咽喉疼痛,往往被忽视。这个下段由于靠近贲门,症状就没有那么明显了,可能发生比较晚。另外食道在正中部分可能会有烧灼感、灼热感、甚至疼痛也是常见的症状。如果影响到气道,那么跟食管他俩是前后关系,也会出现咳嗽等症状。
语音时长 01:38

2019-10-17

57109次收听

早期食道癌治疗方法是什么
早期食管癌治疗多半分两种,第一是手术;第二是放疗。对恶性肿瘤来说首选都是手术,只有通过手术,病人才能得到就根治,得到长期存活的机会,所以食管癌也是一样的。早期的食管癌发现了以后,看看身体条件允许,没有远处转移,就应该选择手术切除,尤其是食管的中段和下段的肿瘤。但因为食管的上段的肿瘤在手术时打开的视野不够,另外它的重要的解剖结构也会比较多,所以手术导致的并发症比较多,尤其是喉返神经的损伤,或者是这种术后造成的瘘。对病人的身体条件要求也会比较严一点,所以这种时候如果是手术有难度的话,或者病人又比较高龄的时候,就可以选择不做手术而去做放疗,放疗在食管上端的肿瘤的时候,一般来说一样能够得到跟手术一样的根治治愈的机会,但是食管的中段和下段的肿瘤来说,一般是建议做手术而首选不选择放疗了。
语音时长 01:35

2019-07-24

57552次收听

食道癌的放疗效果怎么样
食管癌的放疗效果是不错的,因为食管癌从病理类型来说它主要是淋癌,90%以上基本上病理类型都是淋癌,和腺癌相比的话,淋癌是一个放疗敏感的肿瘤。达到跟手术一样的效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食管癌是要放疗的。在临床上来看的话一个食管癌的病人迟早他都会用到放疗这个手段,因为他放疗效果较好,比如说后梗阻比较严重的病人,无论他最开始有这个症状或者是术后复发转移了以后出现了这种梗阻症状,加上放疗以后他都能够达到使肿瘤缩小,或者是胸骨后的这种肿瘤引起的这种疼痛,然后通过放疗也能够得到缓解,所以食管癌的病人不要放弃放疗。
语音时长 01:10

2019-07-24

67677次收听

01:45
食道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食道癌可能进食过快、习惯于吞食过烫的食物或腌制的食物引起食管粘膜的异型增生,引起肿瘤。食道癌的发病原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与进食习惯和食物有一定关系。二、与地域水土有一定关系,如中国河南的涉县,林县和太行山区的民众的食管癌发病率高。三、巴氏食管炎是食管的癌前病变,引起食管癌的概率较大。该食管炎的致病机制是原本为是鳞状上皮的食管上皮在增生过程中异变为腺上皮。总体来说,经济落后的地区是食管癌的相对高发地区,即食道癌是一种穷人易罹患的癌症。
01:55
食道腺癌
食道腺癌可以是食道的腺体上原发的这种肿瘤,比例很低。食道癌95%以上是鳞状细胞癌,中国人腺癌很少发生,但是外国人的腺癌发生比较多。在我国,如果病人有反流性食管炎,血管下端的鳞状上皮就可以被柱状上皮覆盖,这个就是腺上皮化,在鳞状上皮腺上皮化以后,就会发生腺癌,大多数腺癌是发生在食管下端,也就是有血管上皮化的这些病人里面。
02:07
食道癌为什么会吐白痰
食道癌会吐白痰,是因为食道癌后食管消化道结构出现改变,吻合口变狭窄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1、食道癌后食管消化道的结构改变,没有贲门,容易引起反流,如果呛到气管,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病人咳痰比术前要多,会出现咳白痰、黄痰的现象。2、术后吻合口会狭窄,唾液咽不下去,积攒在食管里,会吐粘稠,拉粘丝的黏白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