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酸是骨质疏松的表现吗
腰酸可能是骨质疏松的表现之一,但并非特异性症状。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微结构破坏,常见症状包括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骨折风险增加等。腰酸还可能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泌尿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
骨质疏松引起的腰酸通常表现为慢性钝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可能伴随脊柱变形或身高缩短。疼痛多因椎体微骨折或骨骼承重能力下降导致,常见于绝经后女性或老年人群。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X线或CT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椎体压缩性骨折。
非骨质疏松相关的腰酸更常见于肌肉韧带损伤,如长期保持不良姿势、过度劳累引发的腰肌劳损,疼痛多局限于腰部两侧。腰椎间盘突出则可能伴随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泌尿系统结石或感染引起的腰酸常为一侧发作性绞痛,可能伴有排尿异常。部分妇科疾病如盆腔炎也可能导致腰部酸胀感。
建议出现持续性腰酸时及时就医检查,通过骨密度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因。骨质疏松患者需保证每日钙摄入量,适当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太极拳等,避免吸烟饮酒。非骨质疏松患者应根据具体病因治疗,如腰肌劳损者可通过热敷、理疗缓解症状,腰椎疾病患者需避免久坐久站。日常注意保持正确坐姿,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搬重物时使用腿部发力而非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