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分级及危险分层是什么
高血压分级依据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分为1级、2级、3级,危险分层根据心血管风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临床并发症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
高血压分级标准中,1级高血压为收缩压140-15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99毫米汞柱,2级为收缩压160-17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100-109毫米汞柱,3级为收缩压超过18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110毫米汞柱。危险分层评估需结合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以及心脏、肾脏等靶器官损害情况。低危患者可能仅有血压升高而无其他风险,中危患者存在1-2个危险因素,高危患者伴随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极高危患者已出现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临床并发症。
高血压分级与危险分层对治疗方案选择具有指导意义。1级低危患者可能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压,2级中危患者需考虑药物治疗,3级高危或极高危患者需立即启动联合用药并密切监测并发症。危险分层还会影响降压目标值设定,如糖尿病或肾病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更严格范围内。定期评估分层有助于动态调整管理策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趋势,避免高盐饮食和过量饮酒,保持规律有氧运动。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靶器官损害症状,须立即就医。长期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早期发现器官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