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区别
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深度和病程进展,浅表性胃炎病变局限于胃黏膜表层,慢性胃炎则可能累及黏膜全层并伴随腺体萎缩或肠化生。
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浅层炎症的早期阶段,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或饮食不当诱发,胃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但无腺体破坏。症状多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或反酸,多数患者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和调整饮食习惯可痊愈,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慢性胃炎属于长期进展性病变,除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外,自身免疫因素或胆汁反流也可导致黏膜深层损伤。胃镜下常见黏膜苍白变薄、血管显露或肠上皮化生,可能伴随胃酸分泌减少。症状除消化不良外还可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表现,治疗需联合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黏膜保护剂如瑞巴派特片,严重萎缩性胃炎需定期胃镜监测。
两类胃炎均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过度劳累,慢性胃炎患者应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12摄入。建议所有胃炎患者定期复查胃镜,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规范四联疗法治疗,出现黑便或体重下降等预警症状时需及时消化内科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