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肌怎么检查
产后盆底肌检查主要包括医生手法评估、盆底肌电评估、超声检查等方式,有助于判断盆底肌功能状态及损伤程度。
医生手法评估是常见的初步检查方法,医生通过手指触诊评估盆底肌张力、收缩力及是否存在肌肉撕裂。盆底肌电评估通过电极检测肌肉电信号,量化肌力与协调性,适用于精准评估康复效果。超声检查可直观显示盆底结构,明确是否存在器官脱垂或肌纤维断裂。部分医疗机构提供磁共振成像检查,能三维重建盆底肌群,但成本较高。居家可使用阴道哑铃辅助感知肌力变化,但需配合专业指导。
产后42天是盆底肌检查的黄金窗口期,建议所有产妇在产后复查时完成基础评估。日常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避免提重物或长期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若出现漏尿、下坠感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必要时接受生物反馈治疗或电刺激疗法。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猪蹄、银耳,帮助组织修复。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便秘加重盆底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