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压缩性骨折怎么确诊
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确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症状评估,主要有X线平片、CT扫描、磁共振成像、骨密度检测、临床症状分析等方法。
1、X线平片
X线平片是初步筛查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手段,通过正侧位片可观察椎体高度丢失、骨皮质断裂等特征性改变。对于轻度压缩骨折可能显示欠清晰,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认。该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的优势,适合作为首诊筛查工具。
2、CT扫描
CT扫描能清晰显示椎体三维结构,准确测量压缩程度,识别骨片移位和椎管受累情况。薄层重建技术可发现X线难以显示的微小骨折线,对判断骨折稳定性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多用于复杂骨折或术前评估。
3、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早期发现骨髓水肿,鉴别新鲜与陈旧性骨折。STIR序列能敏感检测隐性骨折,同时评估脊髓、神经根受压情况。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的多发椎体骨折评估,但检查时间较长且费用较高。
4、骨密度检测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可量化骨密度值,判断骨质疏松程度,为病理性骨折提供病因学依据。T值≤-2.5时提示骨质疏松,需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该检查对骨折本身无诊断价值,但能指导后续病因治疗。
5、临床症状分析
典型表现为突发腰背部剧痛、活动受限,可能伴随神经根放射痛或马尾综合征。体检可见局部叩击痛、脊柱后凸畸形。需详细询问外伤史、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结合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老年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身高缩短或慢性疼痛。
确诊腰椎压缩性骨折后应避免负重活动,卧床休息时保持脊柱轴向翻身,使用硬板床垫。疼痛缓解后可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佩戴支具保护3-6个月。日常需增加钙和维生素D摄入,戒烟限酒,预防跌倒。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期规范抗骨松治疗,定期复查骨密度。如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