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早期川崎病的原因

24891次浏览

早期川崎病的原因有哪些呢,其实川崎病在我们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儿童时期会出现非常多的疾病,而川崎病是近些年才开始多见的疾病了,当前可以诱发川崎病出现的因素有很多,大家是需要重视起来的,这样才能让我们轻松的去应对川崎病,往下看了解一下川崎病的诱发因素会是什么呢。

川崎病的病因:

川崎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曾怀疑尘螨传播的立克次体和疮疱丙酸杆菌(prupionilacterium acnes)是川崎病原因,但未补被证实;也有报道与逆转录病毒有关,曾在川崎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发现与逆转录病毒相关的逆转录酶活性。日本研究发现,川崎病患者HLA-BWzz频率约比普通人群高2倍;而美国波士顿地区流行中,则HLA-BW51检出率增高。因此,遗传易感性和感染可能是川崎病的病因。

川崎病急性期T淋巴细胞减低、循环T4细胞活化、T8细胞减少、B淋巴细胞活化。这些免疫异常可能由嗜淋巴组织病毒感染引起,而病毒对内皮细胞的亲和性可能是多发性血管炎的原因。最近发现,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因子、增殖因子、活化细胞膜表面抗原、细胞间粘附因子等可能在川崎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内研究发现川崎病呈以IgG1、IgG3增高为特点为B细胞多克隆活化,B细胞生长活化、分子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活性均值明显增高,肿瘤坏死因子也增高。另外、急性期血液凝固性增高与血小板激活,可能与动脉瘤形成有关。

尸检发现冠状动脉是损害最多的部位,其他尚有主动脉、腹主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肺动脉。病理改变与婴幼儿结节性多动脉炎相似,呈动脉全层炎;血管内膜增厚,有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内弹力层及中膜断裂,管壁坏死及动脉瘤形成。心脏有心内膜炎及心肌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可致心肌梗塞,常导致死亡。

川崎病的症状表现: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引起人们重视,近年发病增多,1990年北京一家儿童医院风湿性疾病住院病例中,川崎病67例,风湿热27例;外省市11所医院相同的资料中,川崎病为风湿的2倍。显然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认为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暂编入结缔组织疾病篇内。

一般无前驱症状,突然发热,呈弛张热或持续性发热,持续1~2周,多为7~10天,平均最高温度达39~39.9℃。数日后,躯干尤其会阴部出现多形性红色斑疹,亦可呈荨麻疹样皮疹,有瘙痒感,但无水疱或结痂。四肢远端变比较典型。在发病后第1周指甲或趾甲近端苍白(不完全性白甲病),手掌及足底出现红斑,手脚弥漫肿胀,皮肤常绷紧较硬,压之无凹陷。约于起病后10~15d,甲周、手掌及足底开始脱皮;有时表皮呈簇状脱落,下方露出新的正常皮肤。约2个月后指甲和趾甲常出现横沟。整个病程持续2~12周,并往往伴有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

我们了解到了上面的知识之后,已经特别清楚的了解到了川崎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了,川崎病具有较强的危害性,大家是需要重视川崎病的,而且需要将该病的病因重视起来,从这些病因中可以找到一些预防川崎病的方法。

相关推荐

川崎病能不能治好
川崎病当然可以治好,川崎病是能够治好的疾病。但是,川崎病如果不积极的、合理的治疗,还可以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而且川崎病是新近发现的疾病,也就是从一九七几年才有这种疾病的报道,1967年可能是第一次报道,这个疾病年龄最大的也就是六、七十岁,所以长期的预后并不是太清楚,对长期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并不是特别明白。但是对急性期的症状,发烧、皮疹、眼睛红,包括一些心脏的损害,经过合理的治疗能够治愈。但是有一部分孩子会留下后遗症,就是会形成冠状动脉瘤,有了巨大冠状动脉瘤,可能还需要终生的服药。所以,川崎疾病大多数都是可治愈的,但是有一部分会有后遗症,可能需要终生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03

2021-06-25

96622次收听

川崎病会不会传染
川崎病肯定不会传染,因为川崎病是自身免疫性血管炎性的疾病,这种疾病由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不是感染性疾病,所以不会传染。但是导致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可能有一些感染因素参与,比如一些细菌的感染,比如链球菌、病毒的感染,比如流感病毒,甚至现在流行的新冠病毒可能跟川崎病发生都有关系,但是并不是这些病毒肯定感染以后就会得川崎病,而川崎病最根本的原因,也不是接触了川崎病的孩子就会感染到这种疾病,所以川崎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不会得了川崎病给别的孩子接触别的孩子就会得,这是不会的,所以川崎病是非感染性疾病,因此不具有传染性。不像其他的发热出疹疾病,比如麻疹、猩红热这些都是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又与川崎病有一定类似现象,类似的这种表现,可以具有传染性,但是川崎病本身不具有传染性,所以川崎病是非传染性的疾病。
语音时长 01:16

2021-06-25

74251次收听

川崎病的用药指南
川崎病用药指南?生病吃药是再平常不过的,但这貌似平常的事,却包含着很多常识,而很多人都是随意吃,经常吃错了仍不知道,甚至因此伤了身。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川崎病用药指南:
川崎病的合理用药
川崎病合理用药?随便在药店购买使用药品,缺乏专业人员用药指导,所以很多人服用药物都是凭自我感觉,过量服用药物容易发生不良事件,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川崎病合理用药:
川崎病应该如何护理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预防措施,这样才可以帮助自己远离许多疾病的威胁,就拿川崎病来说吧,一旦患上这种病一定要及时治疗,同时注意起来相关护理措施,那么川崎病应该如何护理呢,希望下边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川崎病护理要记住这几点
川崎病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很多的患例都能够说明这一点,所以大家如果发现身边有此病的患儿的话,就一定要及时送往医院,专家说这是一种,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所以川崎病护理要记住这几点。
川崎病二次复发怎么办
川崎病二次复发怎么办第二次复发以后是需要及早治疗的,可以去正规的医院再次治疗,听医生的意见用药,不要让病情再次反复出现。治疗此疾病药物有很多,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皮质激素等等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需要听医生的吩咐按量用药,才可以起到好的效果。
川崎病是否严重
川崎病基本上都认为它是良性的疾病。目前认为也是多数病人的预后都是比较好的,但这就是前提是在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之后,如果是他的治疗不及时,或者是被误诊了,或者是漏诊了,有的小孩来了之后就做无意中做超声心动图,发现了他有冠状动脉的扩张,或者有动脉瘤形成,就你在追问病史有既往有没有发热不退,有没有这些病史的情况,有的小孩说哪年哪年我小的时候就发烧老不退,怎么用药都不行,抗生素用了好多,换了好的都不好,你要注意一下是不是川崎病的过程。对于川崎病来说,它现在的是现在生后小孩当中,就是获得性的心脏病的当中是占第一位的。像现在风湿性心脏病,其他的先天性心脏病,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川崎病有些也可以遗留后遗症,比如说他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之后,它引起了心脏的冠状动脉的扩张,或者是动脉瘤形成了,这是在后天性的心脏性疾病当中目前是占第一位的,现在比如说后天性的获得性心脏病,比如说风湿性心脏病现在少多了,但是川崎病的现在发现比较多了,主要是治疗不及时,如果是治疗及时,这些可以不出现,尤其在恢复期,冠脉狭窄的也可以出现。所以说川崎病来说,主要是注意到及时的诊断,早期的治疗,对它的预后就是挺好的,如果是不及时治疗,它还是有一定预后也是比较重的,有些比较严重的后遗症可以留下。
语音时长 01:39

2019-07-03

59820次收听

川崎病如何治疗
川崎病如果是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因为现在一般都采用的治疗是丙种球蛋白,因为这个疾病还是考虑跟感染之后免疫等有关系,所以用免疫球蛋白,一般在高烧用什么抗生素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已诊断的疾病之后,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多数体温很快就降下来了,所以住院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在用丙种球蛋白同时,用一天即可,然后可以加上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剂量也比以前用的剂量要减少一些。体温正常之后,阿司匹林就及时减量,减量之后如果小孩体温不烧了,一般情况也挺好的,其他血生化也开始正常,比如说血沉、CRP开始逐渐好转。川崎病治不了多少天,很快就会出院。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治疗,川崎病还是可以出现一些后遗症。比如留下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或是冠状动脉狭窄等。还有川崎病,要注意一点,就是在它恢复期,比较漫长,可能出现血小板上升的阶段的时候,如果不及时检查发现,他就怕高凝状态,引起心肌梗塞。所以血小板一般超过了600,但看有些还要视年龄而定,可能就要适当的可以给点潘生丁。还有小孩在随访当中,一般是出院之后一个月、三个月进行随访,以后半年,再就是一年、两年、三年,一直到五年进行随访,就要注意一下他的血生化心脏的问题。再就是他的检查了,一般出院之后,再有些是说六周,有一些甚至到8到12周就可以阿司匹林减量。但是如果是冠状动脉瘤或者是冠状动脉扩张出现的时候,可能阿司匹林服用的时间都比较长,有些甚至是终生都有。还有要注意的一点,因为用了丙球之后,一般来说出院之后,11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是不能做预防接种的。
语音时长 01:34

2019-07-03

52997次收听

02:14
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症状为皮肤黏膜和淋巴结的症状,比如眼睛发红、口唇干裂、杨梅舌、淋巴结肿大,手指脚趾红肿等,出现皮疹。川崎病的发病年龄在五岁以下,婴幼儿居多。曾经认为川崎病是良性疾病,但川崎病患者中有获得性小儿心脏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没有及时治疗,在做超声心动图时,会发现心脏病,冠脉瘤、脑梗等疾病。川崎病是日本人川崎富作在1967年首次报道的疾病,以他的名字命名。
02:14
川崎病的症状和体征
临床上可以通过症状和体温诊断出川崎病。川崎病的首要症状是发热,一般患者会发烧到五天以上,但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临床病例表明无热也有可能是川崎病患者,需要根据各种症状加以判断。川崎病的症状还有淋巴结肿大,一般是单侧淋巴结肿大为主,直径大约在一点五厘米以上,皮肤不发红,没有化脓以及波动感。川崎病患者的皮肤黏膜也有一定症状,比如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干裂发红、口腔黏膜充血等等。如果患者及时治疗,也可以不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在恢复期也会出现脱皮。
02:22
川崎病严重吗
川崎病基本上大家都认为是良性疾病,目前也大多认为病人的预后较好,但预后好的前提是及时诊断和治疗。如果患者治疗不及时,或是被误诊漏诊,有的患者会发生冠脉扩张,甚至可能有动脉瘤的形成。医生询问患者病史时,有的患者表示曾经孩子小的时候发烧老不退,用药也不管用,这很可能就是川崎病的过程。患有川崎病的儿童中,有获得性心脏病的儿童占大多数。有时川崎病也可以遗留后遗症,比如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引起心脏的冠脉扩张等严重疾病。
02:56
川崎病怎么治疗
治疗川崎病使用丙种球蛋白,疾病与感染之后免疫有关,在高烧时用抗生素不好情况下,用免疫球蛋白治疗,体温很快下降。丙种球蛋白使用一天即可,之后加上阿司匹林类药物,体温正常后及时减量,血生化开始正常。川崎病不经过及时治疗,导致后遗症,如冠脉扩张、冠脉瘤等。川崎病的恢复期长,在血小板上升期没有及时检查,引起心肌梗塞。使用丙种球蛋白后一年左右的时间,不能做预防接种。川崎病能得到及时的诊治,治疗效果会比较好。
川崎病分为几个阶段
川崎病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一般在病程的第1到第11天,可以表现有发烧,为突然的发烧,热程大概是在1到2周,为稽留热或者是驰张热,一般的体温在39度到40度,持续1到2周或者更长时间,这个时候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第二是四肢末端的表现,急性期可以有硬性的水肿、有红斑,恢复期可有脱皮,重症时趾甲可以脱落。第三是川崎病的皮疹,发病后的五天之内,出现面部及躯干部皮疹比较重,有多形性的红斑、大疱和小疱疹;另外会阴区比较明显,但该部位脱屑也比较出现的早,通常在5到7天开始出现脱屑。第四是川崎病的眼部表现,它会有球结合膜的充血,但是这个充血没有脓性分泌物。第五有川崎病的口唇表现,口唇及口腔黏膜的充血、草莓舌、口唇的皲裂。第六有川崎病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最多见,大概出现在50%的患者好发在单侧,直径超过1。5厘米,并且局限于颈前三角以及下颌角,胸锁乳突肌起始部下方最多见,这个淋巴结为非化脓性的,颈部淋巴结显著肿大者为多发性的淋巴结是每个淋巴组织大概是一个厘米左右聚集而成。跟化脓性淋巴结炎,单个淋巴结炎肿大是不相同的,可以用超声检查明确。第二期是亚急性期,亚急性期在发病的病程的第11到21天,这时候宝宝的体温下降、症状缓解、指趾端出现脱皮、血小板可以升高;重症病例可以出现有发烧发生冠状动脉瘤,也可以发生动脉瘤的破裂、出现有心梗。第三个是恢复期,恢复期病程一般在21到60天,临床症状消退,逐渐恢复,有的因为冠脉瘤可以发展成冠脉狭窄或者是发生缺血或者心梗,少数严重的有冠脉瘤迁延数年,遗留有冠脉狭窄或者阻塞。心脏表现有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冠状动脉损伤、冠脉的狭窄或者冠脉瘤,少数可有心肌梗死。
语音时长 03:18

2018-09-14

57644次收听

04:01
川崎病复查时间
通常情况下,对于患有川崎病的病人来讲,可以根据自身冠脉损伤的情况,来决定复查的时间和内容。对于一些在急性期,并没有发现冠状动脉异常的川崎病患者来说,可以于起病以后的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半年、每年进行复查。川崎病患者的复查,至少要坚持5年的时间。对于出现冠状动脉扩张的川崎病患者,应该长期随诊。对于高危患儿(持续发热、冠状动脉异常、心室功能障碍、瓣膜回流和心包渗出者)超声心动图,应该于病程的第2周、第4周、第6周,以及第8周或者是更短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复查。对于已经出现冠状动脉扩张的川崎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长期随访;对于疫苗的问题,在丙球使用以后的三个月,到半年以后的时间,就可以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