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为什么会发生低血糖
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主要与胰岛素使用过量、饮食不规律、运动过度等因素有关。低血糖可能表现为心悸、出汗、头晕等症状,需及时处理以避免严重并发症。
1、胰岛素使用过量
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若注射剂量超过实际需求,会导致血糖迅速下降。胰岛素过量可能与计算错误、注射后未及时进食或胰岛素敏感性变化有关。患者可能出现颤抖、饥饿感等症状,需立即补充15-20克快速升糖食物如葡萄糖片。
2、饮食不规律
未按时进餐或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体内葡萄糖来源中断,但胰岛素仍在持续作用。尤其在使用速效胰岛素后30分钟内未进食,或长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期间错过加餐,均易诱发低血糖。建议固定进餐时间并随身携带零食。
3、运动过度
运动可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且胰岛素会增强该效应。若运动前未调整胰岛素剂量或未补充额外碳水化合物,运动后数小时仍可能发生延迟性低血糖。建议运动前监测血糖,中等强度运动时每小时额外补充15-30克碳水化合物。
4、肾功能异常
糖尿病肾病会导致胰岛素清除率下降,延长胰岛素作用时间。同时肾脏糖异生功能受损,低血糖时无法有效代偿。这类患者需调整胰岛素方案,可能表现为夜间无症状性低血糖,建议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5、自主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损伤自主神经后,机体对低血糖的预警反应如心悸、出汗减弱,易发展为严重低血糖。此类患者需设定更高血糖控制目标,可选用胰高血糖素鼻喷剂作为应急处理。
1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与内分泌科医生沟通调整胰岛素方案,学习识别低血糖早期症状。日常需规律监测血糖,运动前后做好血糖管理,随身携带糖尿病识别卡和急救糖源。若每周发生2次以上不明原因低血糖或出现意识障碍,须立即就医评估治疗方案。家长需为儿童患者准备专用血糖监测记录本,记录低血糖发生时间、诱因及处理措施,便于医生分析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