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容易得抑郁症
抑郁症易感人群主要有遗传因素者、长期高压环境者、慢性疾病患者、性格敏感者、社会支持不足者。抑郁症可能与脑内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创伤、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症状。
1、遗传因素者
家族中有抑郁症病史的人群患病概率较高。研究表明抑郁症存在多基因遗传倾向,一级亲属患病风险可达普通人群的2-3倍。这类人群需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早期发现情绪异常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
2、长期高压环境者
持续处于工作超负荷、经济压力或人际关系冲突环境中的人群易诱发抑郁。长期应激状态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皮质醇水平异常升高。建议通过正念训练缓解压力,症状明显时可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米氮平片等药物调节神经递质。
3、慢性疾病患者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常伴随抑郁症状。疾病带来的功能限制和治疗压力可能引发无助感,同时炎症因子会通过血脑屏障影响5-羟色胺合成。此类患者需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联合使用舍曲林片、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等对躯体影响较小的抗抑郁药。
4、性格敏感者
具有神经质倾向、完美主义或过度自我批评性格特征的个体更易抑郁。这类人群对负性事件反应强烈,容易陷入反刍思维。心理治疗中可采用接纳承诺疗法改善认知弹性,配合氢溴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调节情绪稳定性。
5、社会支持不足者
缺乏亲密关系、独居或遭遇重大丧失事件的个体患病风险增加。社会隔离会减少催产素分泌,削弱心理韧性。建议建立稳定的社交网络,症状持续时使用马来酸氟伏沙明片、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等药物,同时配合团体心理治疗。
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预防抑郁症,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保证7-8小时睡眠。饮食上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核桃等食物,减少精制糖摄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症状时,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