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得了灰指甲的原因
脚上得了灰指甲通常由真菌感染引起,主要有皮肤癣菌感染、长期穿不透气鞋袜、足部多汗、免疫力低下、外伤导致皮肤屏障受损等原因。灰指甲医学上称为甲真菌病,表现为指甲增厚、变色或脱落。
1、皮肤癣菌感染
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皮肤癣菌是灰指甲最常见的致病菌。这类真菌喜欢温暖潮湿环境,可通过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传播。感染后真菌会破坏甲板角蛋白,导致指甲变脆、分层。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环吡酮胺乳膏等抗真菌药物。
2、长期穿不透气鞋袜
长时间穿着密闭的皮鞋、胶鞋或尼龙袜会使足部处于潮湿环境,利于真菌繁殖。特别是运动员、体力劳动者等群体更容易因局部闷热诱发感染。建议选择吸湿透气的棉袜和真皮鞋,保持足部干燥。
3、足部多汗
多汗症患者足部汗液分泌过多,潮湿环境会软化甲周皮肤,增加真菌入侵机会。伴随脚臭、浸渍发白等症状时更易继发感染。可使用含铝盐的止汗剂,严重者需接受离子导入治疗。
4、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因免疫功能受损难以抵抗真菌侵袭。这类患者往往合并多个指甲受累,且容易复发。除抗真菌治疗外,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5、外伤导致皮肤屏障受损
指甲修剪过短、踢伤或鞋子挤压造成的微小伤口,都可能成为真菌入侵门户。美甲器具消毒不彻底也会传播病原体。外伤后应及时用碘伏消毒,避免接触污染环境。
预防灰指甲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日更换袜子并用60℃以上热水洗涤。公共场所避免赤脚行走,不与感染者共用指甲剪。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足部,发现指甲异常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遵医嘱坚持用药,伊曲康唑胶囊等口服药物需监测肝功能。合并足癣者需同步治疗,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