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伤口闭合处理
开放性骨折伤口通常需要分阶段处理,早期以清创和临时覆盖为主,后期根据感染控制情况选择延期闭合或皮瓣修复。处理方式主要有彻底清创、抗生素使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负压引流技术应用、延期缝合或皮瓣移植。
1、彻底清创
开放性骨折伤口处理的首要步骤是彻底清创,需在伤后6-8小时内完成。清除所有坏死组织和异物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必要时使用脉冲冲洗装置。清创范围应包括骨折端和周围软组织,特别注意清除嵌入的砂石等污染物。对于严重污染的伤口,可能需要多次清创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2、抗生素使用
所有开放性骨折均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推荐头孢呋辛钠注射液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覆盖常见致病菌。对于农田或水域污染伤口,需加用注射用青霉素钠预防特殊病原体。抗生素应在伤后尽早使用,持续时间根据污染程度决定,一般维持3-7天。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和过敏反应。
3、外固定支架
骨折稳定是伤口处理的基础条件,通常选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进行临时固定。外固定针应避开伤口区域,选择健康皮肤进针。对于胫骨开放性骨折,可采用胫骨远端和跟骨双平面固定。外固定支架可维持骨折端稳定,便于伤口观察和后续处理,一般需维持4-6周。
4、负压引流技术
对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伤口,可采用负压引流辅助治疗。将专用敷料修剪后贴合创面,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维持125mmHg负压。该技术能减少组织水肿,促进肉芽生长,为二期闭合创造条件。通常每3-5天更换一次敷料,持续使用2-3周。
5、延期闭合技术
伤口闭合时机取决于感染控制情况,一般采用延期缝合或皮瓣移植。无感染迹象的伤口可在清创后5-7天行二期缝合。对于软组织缺损较大的伤口,可选择腓肠肌皮瓣或游离皮瓣进行修复。皮瓣移植前需确保创基血供良好,术后需密切观察皮瓣存活情况。
开放性骨折伤口处理后需定期换药,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患肢应抬高减轻肿胀,避免早期负重活动。饮食应保证充足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促进组织修复。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初期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骨折愈合后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负重训练。出现发热、伤口渗液增多等感染迹象时应及时复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