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药物性皮炎
药物性皮炎是指由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或外用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属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
1、发病机制
药物性皮炎的发生与机体对药物产生的变态反应或毒性反应有关。变态反应多由药物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引发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毒性反应则与药物直接损伤皮肤组织或干扰代谢过程相关。
2、临床表现
药物性皮炎可表现为多种皮损形态,常见有麻疹样红斑、固定性药疹、荨麻疹型、多形红斑型等。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危及生命的重症药疹。皮损多伴有明显瘙痒或灼热感。
3、常见致敏药物
抗生素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别嘌呤醇等药物较易引发药物性皮炎。中药注射剂、血清制品等生物制剂也需警惕过敏反应。
4、诊断要点
诊断需结合用药史、潜伏期、皮损特点及排除其他皮肤病。斑贴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等实验室检查可辅助诊断。停用可疑药物后症状缓解是重要诊断依据。
5、治疗原则
立即停用致敏药物是治疗关键。轻症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重症需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等治疗。
预防药物性皮炎需详细询问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药物。用药期间出现皮疹应及时就医,就诊时携带用药记录。日常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促进药物代谢。恢复期可使用无刺激的保湿剂如维生素E乳帮助皮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