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怎么引起的原因中医解释
高血压的中医解释可能与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气血不足、肾精亏虚、瘀血阻滞等因素有关。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式改善。
一、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的常见中医病因,多因情志不畅、长期郁怒导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可表现为头晕目眩、面红耳赤、急躁易怒等症状。治疗上可选用天麻钩藤颗粒、镇肝熄风汤等平肝潜阳的中药方剂,配合针灸太冲、风池等穴位。
二、痰湿内阻
痰湿内阻型高血压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聚而成痰。痰湿阻滞经络,清阳不升,可表现为头重如裹、胸闷脘痞、肢体困重。治疗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等化痰祛湿方剂,配合艾灸中脘、丰隆等穴位。
三、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导致的高血压多见于中老年人或久病体弱者,因气血亏虚,不能上荣头目,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治疗可用归脾汤、八珍汤等益气养血方剂,配合艾灸足三里、气海等穴位调理。
四、肾精亏虚
肾精亏虚型高血压多因年老体衰或房劳过度,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健忘失眠。治疗可用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补肾填精方剂,配合针灸肾俞、太溪等穴位。
五、瘀血阻滞
瘀血阻滞型高血压多因久病入络或外伤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表现为头痛如刺、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治疗可用血府逐瘀汤、丹参饮等活血化瘀方剂,配合刺络放血等疗法。
高血压患者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怒大悲;饮食宜清淡,限制钠盐摄入,可适当食用芹菜、山楂、菊花等具有降压作用的药食同源食材;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中医调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体质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