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是怎么引起的怎么治疗
肺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吸入性损伤、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氧疗、止咳化痰、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
1、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侵入肺部可引发细菌性肺炎,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咳嗽伴黄脓痰等症状。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和胸片变化。
2、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可导致病毒性肺炎,常见症状包括干咳、肌肉酸痛等。临床常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抗病毒药物,重症患者可能需要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发病期间需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青少年,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分散片、克拉霉素片,疗程通常需要2-3周。治疗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冷空气刺激。
4、吸入性损伤
误吸胃内容物或有害气体可造成化学性肺炎,常见于醉酒或昏迷患者。需立即清理呼吸道,必要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可配合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减轻炎症反应,同时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控制感染。
5、免疫功能低下
艾滋病、肿瘤化疗等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特征为进行性呼吸困难。治疗需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和糖皮质激素,严重低氧血症患者需要无创通气支持。日常应加强营养摄入,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
肺炎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以稀释痰液。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体温和呼吸频率变化,若出现胸闷加重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保持居室通风换气,湿度维持在50%-60%为宜,冬季外出时注意佩戴口罩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