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后得了艾滋病的原因与治疗
洗牙后感染艾滋病的概率极低,正规医疗机构严格执行消毒规范可完全避免。艾滋病传播需通过血液、精液等体液直接接触,洗牙器械若未消毒可能成为传播途径,但现代医疗消毒流程已能有效灭活病毒。
艾滋病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极短,且对高温和消毒剂敏感。口腔诊疗中使用的器械均需经过预消毒-酶洗-漂洗-终末消毒或灭菌的标准化流程,其中高温高压灭菌可彻底杀灭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内的所有病原体。牙科手机等精密器械会使用独立包装灭菌,一次性器械用后即弃。医疗机构还需定期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确保灭菌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
确有极个别案例报道因消毒流程违规导致的交叉感染,主要发生在非正规诊所使用简易消毒设备或重复使用一次性器械时。病毒可通过残留血液污染的器械直接进入牙龈破损处或口腔黏膜创面。这种情况往往伴随其他感染控制漏洞,如未更换手套、未使用防回吸手机等。但近十年国内尚未见经证实由洗牙传播艾滋病的公开病例。
若怀疑洗牙后感染,需在窗口期后检测艾滋病抗体。日常应选择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规范机构就诊,观察诊疗环境是否配备高温灭菌设备,注意器械是否为独立包装或当面拆封。出现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感染科就诊,通过HIV核酸检测和Western blot确诊。确诊后需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常用方案包含拉米夫定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和多替拉韦钠片等药物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