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腱鞘炎可能由重复性动作、外伤感染、慢性劳损、风湿性疾病、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腱鞘炎是肌腱周围鞘膜的炎症反应,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1、重复性动作
长期重复进行相同的手腕或手指动作可能导致腱鞘炎。打字、演奏乐器、频繁使用手机等行为会使肌腱与鞘膜过度摩擦,引发无菌性炎症。早期可通过减少重复动作、佩戴护具缓解症状,若出现持续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抗炎药物。
2、外伤感染
开放性伤口或穿刺伤可能使细菌侵入腱鞘,引发感染性腱鞘炎。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伴随红肿热痛等典型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清创,并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
3、慢性劳损
长期过度使用特定关节会导致肌腱和鞘膜慢性损伤。中老年人群、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因肌腱退变更易发病。表现为晨起僵硬和活动后疼痛加重,可通过热敷、超声波治疗改善血液循环,严重时需局部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
4、风湿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可能累及腱鞘,导致滑膜增生和炎性渗出。这类患者往往伴有多关节对称性肿痛,需长期服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抗风湿药物控制病情,同时配合康复训练维持关节功能。
5、解剖结构异常
先天性肌腱走行异常或后天性骨赘形成可能增加肌腱摩擦概率。例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就与纤维骨性管道结构狭窄有关。轻度可通过拉伸训练改善,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要腱鞘切开术等手术治疗。
预防腱鞘炎需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中每隔一段时间活动手腕关节,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家务劳动时分散用力部位,必要时使用辅助工具减轻手部负荷。出现持续疼痛或功能障碍应及时就诊,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日常可进行握力球训练增强肌腱耐受力,但急性发作期应暂停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