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律不齐的症状及危害
儿童心律不齐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严重时可出现晕厥或呼吸困难。其危害可能影响心脏泵血功能,长期未干预可能导致心肌损伤或心力衰竭。常见原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心肌炎等。
1、心悸
儿童心律不齐早期常表现为突发的心跳加快或不规则感,可能伴随出汗或焦虑。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短暂心悸,但病理性心悸多与室性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有关。若发作频繁或持续超过5分钟,家长需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心电图。
2、胸闷
胸闷是心律不齐进展期的典型症状,儿童可能描述为胸口压迫感或疼痛。此症状常见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可达180-220次/分。长期缺氧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家长需观察孩子活动耐量是否下降。
3、乏力
由于心脏输出量减少,儿童会表现出易疲劳、运动后气促等症状。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时,可能因脑供血不足出现嗜睡。建议家长记录孩子日常活动量变化,必要时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4、晕厥
晕厥属于危急症状,多由室速、长QT综合征等导致脑灌注不足引起。发作前可能有黑蒙、耳鸣等先兆,需立即平卧并送医。此类患儿应避免剧烈运动,医生可能建议植入心脏起搏器。
5、呼吸困难
终末期心律不齐可合并心力衰竭,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这与心房颤动导致的心室率失控有关,需使用地高辛口服溶液控制心率,同时配合呋塞米片减轻肺淤血。
家长应定期监测儿童静息心率,学龄期儿童正常值为70-110次/分。日常避免摄入含咖啡因饮料,保证充足睡眠。若发现症状反复发作,需完善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检查。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常用药物包括盐酸普罗帕酮片、盐酸胺碘酮片等,禁止自行调整剂量。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心脏专科随访,评估心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