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增生是什么意思
瘢痕增生是指皮肤在创伤愈合过程中,胶原纤维过度沉积导致的异常隆起性瘢痕,属于病理性瘢痕的一种。
1、形成机制
瘢痕增生主要与真皮层损伤后成纤维细胞过度活化有关。当皮肤受到手术、烧伤、外伤等深层损伤时,修复过程中Ⅲ型胶原被Ⅰ型胶原替代,若此过程失衡,胶原合成超过降解,便形成质地坚硬、充血发红的隆起性瘢痕。这种瘢痕常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感。
2、诱发因素
瘢痕增生可能与遗传体质相关,部分人群存在家族易感性。其他诱因包括伤口张力过大、反复感染、异物刺激等。特殊部位如胸骨前、肩背部、耳垂等更易发生。青少年和深色皮肤人群发生率较高。
3、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伤口愈合后局部发红变硬,逐渐隆起超出原伤口范围,表面可见扩张毛细血管。瘢痕持续增生期可达6-12个月,此期间可能伴随明显痒痛。部分瘢痕最终会自然软化萎缩,但严重者可能持续存在功能障碍。
4、鉴别诊断
需与瘢痕疙瘩区分,后者具有肿瘤样生长特性,会侵犯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一般不超出原损伤范围,而瘢痕疙瘩呈蟹足样扩展。病理检查可见瘢痕疙瘩中黏蛋白沉积更显著。
5、治疗原则
早期干预以压力疗法、硅酮制剂为主。成熟期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注射如曲安奈德注射液,或配合5-氟尿嘧啶注射液局部治疗。顽固性瘢痕可考虑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治疗,但需警惕复发风险。
预防瘢痕增生需注重伤口初期护理,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牵拉刺激。愈合后尽早使用硅酮贴片或弹力绷带加压,减少紫外线照射。日常应避免搔抓瘢痕,瘙痒明显时可冷敷缓解。若瘢痕影响关节活动或持续增大,建议及时至整形外科或皮肤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