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湿疹的症状及治疗
儿童湿疹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渗液和瘙痒,治疗方式主要有保湿护理、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口服抗组胺药和免疫调节剂。湿疹可能与遗传、环境刺激、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和微生物感染等因素有关。
1、保湿护理
湿疹患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需使用无香料、无酒精的保湿霜如凡士林、丝塔芙润肤霜等,每日涂抹3-5次。沐浴水温控制在32-37℃,时间不超过10分钟,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剂。避免使用碱性肥皂,选择pH值5.5-6.5的温和清洁产品。
2、外用糖皮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适用于轻度急性期湿疹,糠酸莫米松乳膏用于中重度皮损。面部和皮肤皱褶处选择弱效激素,四肢躯干可用中效制剂。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需遵医嘱阶梯减量,不可突然停药。激素使用后30分钟再涂抹保湿剂。
3、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面部和敏感部位长期维持治疗,对2岁以上儿童安全性较好。初期可能出现短暂灼热感,建议冷藏后使用。与激素交替使用可减少副作用,每周2次维持治疗可预防复发。
4、口服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可缓解夜间瘙痒症状,改善睡眠质量。第二代抗组胺药嗜睡副作用较轻,6个月以上婴儿可使用。持续瘙痒影响生活时可短期使用,但不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5、免疫调节剂
对于顽固性湿疹,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环孢素口服溶液或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这类药物需严格监测肝肾功能和感染迹象,适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治疗期间需定期随访评估疗效和安全性。
患儿应穿着纯棉宽松衣物,避免羊毛等粗糙面料摩擦皮肤。保持室内湿度40-60%,温度20-22℃。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常见致敏食物包括牛奶、鸡蛋、花生等。修剪指甲避免抓伤,夜间可戴棉质手套。急性期可冷敷缓解瘙痒,用生理盐水湿敷渗液部位。若出现皮肤化脓、发热等感染征象,应及时就医进行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治疗。长期管理需建立医患合作,定期评估病情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