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康复治疗
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功能锻炼、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等方式,需根据骨折类型及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方案。
1、物理治疗
早期可通过冷敷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有助于加速骨痂形成,低频脉冲电磁场可预防骨不连。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早负重。
2、功能锻炼
术后1-2周开始被动关节活动,3-4周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上肢骨折可进行握力球训练,下肢骨折需借助助行器进行步态练习。康复过程中应遵循无痛原则,每日训练3-4次,每次15-20分钟。
3、营养支持
每日需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钙摄入量不低于1000mg,配合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可适量增加核桃、深海鱼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减少高盐高糖饮食影响骨愈合。
4、并发症预防
定期检查内固定位置,观察伤口有无感染迹象。长期卧床者需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出现异常疼痛或发热应及时复查。
5、心理干预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缓解焦虑情绪,建立康复信心。家属应参与康复计划制定,通过正向激励维持治疗依从性。严重心理障碍者需转介专业心理咨询。
康复期间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ml,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睡眠。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进度,根据愈合情况调整康复强度。注意防跌倒措施,浴室加装防滑垫,行走时使用辅助器具。饮食可增加奶制品、豆制品等富钙食物,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钙吸收。保持适度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合成,但需避免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