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是什么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因有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播、季节因素以及卫生条件差等。该病表现为咽部疱疹、发热、吞咽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
1、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柯萨奇病毒A组,尤其是A16型。病毒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侵入咽部黏膜后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咽峡部出现灰白色疱疹。患者常伴有高热、咽痛、食欲减退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干扰素喷雾剂等抗病毒药物,同时配合口腔护理。
2、免疫力低下
儿童或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当机体免疫功能减弱时,病毒易在咽部黏膜定植并复制,引发疱疹性病变。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建议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免疫调节剂。
3、接触传播
与患者密切接触或共用物品可导致病毒传播。病毒通过污染的玩具、餐具等间接传播,或经飞沫直接传播。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3-5天,随后出现典型症状。家长需做好患儿隔离,对污染物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4、季节因素
夏季和初秋是疱疹性咽峡炎高发季节,高温潮湿环境利于病毒存活。此时儿童集体活动增多,交叉感染概率上升。患者除咽部症状外,可能伴随头痛、乏力等全身反应。发病期间需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5、卫生条件差
不良卫生习惯会增加感染风险。饭前便后未洗手、生食不洁食物等行为易导致病毒经口传播。部分患者会合并胃肠炎症状,如腹泻、呕吐等。日常需注意手部清洁,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口腔消毒。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加强个人卫生管理,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患儿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牛奶,避免辛辣刺激;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促进黏膜修复。若出现持续高热或脱水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