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白内障和近视眼
白内障和近视眼可通过发病机制、症状表现、检查手段及治疗方式区分。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近视眼是屈光不正引起的远视力下降。
白内障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尤其在强光下视物模糊更明显,可能伴有单眼复视、眩光或色彩辨识度降低。晶状体混浊程度可通过裂隙灯检查直接观察,早期可能呈现淡黄色调,晚期发展为乳白色混浊。治疗以手术置换人工晶状体为主,常用术式包括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近视眼典型症状为远距离视物模糊但近视力正常,常伴随眯眼、眼疲劳等表现,通过验光检查可发现屈光度为负值。矫正方式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或屈光手术,青少年需定期复查防止度数进展。
白内障的视力模糊无法通过光学矫正改善,且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可能与年龄、糖尿病或长期紫外线暴露相关。近视眼的视力下降可通过镜片矫正,发病多与遗传因素或长期近距离用眼有关,青少年群体发病率较高。两种疾病可通过眼底检查进一步鉴别,白内障患者眼底窥视困难,而近视眼常伴有豹纹状眼底或视盘倾斜等特征性改变。
日常需注意避免强光直射眼睛,控制用眼时间,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眼科检查。出现持续视力下降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购买眼镜矫正,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水平。青少年阅读时应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每日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有助于延缓近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