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中耳炎怎么治疗
中耳炎可通过保持耳部清洁、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鼓膜穿刺术、鼓膜置管术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部清洁
保持耳部干燥清洁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时可用棉球堵住外耳道。不要自行掏耳,以免损伤耳道皮肤或鼓膜。若外耳道有分泌物,可用无菌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切勿深入耳道内部。游泳时建议使用专业防水耳塞。
2、使用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洛美沙星滴耳液等可用于治疗细菌性中耳炎。这类药物能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抑制细菌生长。使用前需清洁外耳道,将药液滴入耳道后保持侧卧位数分钟。对青霉素过敏者需告知医生,部分滴耳液可能含有相关成分。
3、口服抗生素
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片等口服抗生素适用于中耳炎伴全身症状或鼓膜穿孔者。细菌性中耳炎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这些药物能有效覆盖常见病原菌。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需完整疗程避免耐药。
4、鼓膜穿刺术
对于鼓室内积液较多引起明显耳闷、听力下降者,可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鼓膜穿刺抽液。该操作能迅速缓解中耳压力,改善症状。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感染。穿刺孔通常会在1-2周内自行愈合,期间可能出现短暂耳漏属正常现象。
5、鼓膜置管术
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或咽鼓管功能不良者,可能需要在鼓膜放置通气管。这种微型管可平衡中耳压力,促进积液排出。置管后需定期复查,多数通气管会在6-12个月后自行脱落。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管体移位,游泳时需做好防水措施。
中耳炎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涕,建议单侧交替轻柔擤鼻。保持鼻腔通畅,过敏性鼻炎患者需控制过敏症状。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色蔬菜,限制乳制品摄入可能减少黏液分泌。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若出现持续耳痛、发热或听力明显下降,应及时复诊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