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耳聋应该如何预防
创伤性耳聋可通过避免噪音暴露、防止头部外伤、规范用耳习惯、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听力筛查等方式预防。创伤性耳聋通常由机械性损伤、声损伤、气压伤、药物毒性、感染等因素引起。
1、避免噪音暴露
长期接触85分贝以上噪音可导致毛细胞不可逆损伤。建议在嘈杂环境中使用降噪耳塞或耳罩,每日持续噪音暴露时间不超过8小时。工厂、机场等职业暴露人群需严格执行轮岗制度,并每年进行纯音测听检查。
2、防止头部外伤
颞骨骨折可直接损伤内耳结构。骑乘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头盔,高空作业者需系安全绳。婴幼儿需避免剧烈摇晃头部,儿童体育活动建议使用防护装备。外伤后出现耳鸣、眩晕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3、规范用耳习惯
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防止鼓膜穿孔。耳机音量控制在60%以下,单次使用不超过60分钟。潜水或飞行时需做耳压平衡动作,感冒期间不宜乘坐飞机。突发耳闷胀感应及时进行捏鼻鼓气。
4、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可能引起耳蜗微循环障碍。保持血糖低于7mmol/L,血压维持在140/90mmHg以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定期监测听力,突发听力下降需考虑免疫抑制剂治疗。
5、定期听力筛查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音叉试验或纯音测听。新生儿需完成耳声发射筛查,学龄儿童应参与学校听力普查。长期服用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物者,需每3个月检查一次高频听力。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锌、镁等微量元素有助于维持耳蜗功能。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尼古丁可能加重耳蜗缺血。适度运动可改善内耳血液循环,但潜水、拳击等高风险运动需谨慎选择。出现耳鸣、耳闷、听力骤降等症状时,应在72小时内就诊耳鼻喉科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