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怎么回事儿
肠梗阻可能由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肠道肿瘤、粪石堵塞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胃肠减压、灌肠通便、药物治疗、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肠粘连
腹腔手术后或炎症导致的纤维带形成可能引发肠管粘连,表现为阵发性腹痛伴呕吐。需禁食并行胃肠减压,必要时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抑制消化液分泌。
2、肠扭转
肠道系膜过长或饱餐后剧烈运动可能诱发肠管旋转,出现腹胀绞痛和肛门停止排气。急诊需通过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时需行肠扭转复位术。
3、肠套叠
婴幼儿肠道蠕动节律紊乱易致回肠套入结肠,特征性果酱样大便伴腹部包块。早期可采用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
4、肠道肿瘤
结肠癌等占位病变逐渐阻塞肠腔,伴随体重下降和便血。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右半结肠切除术或姑息性造瘘术。
5、粪石堵塞
老年人便秘形成的坚硬粪块阻塞肠管,引发腹胀和肠鸣音亢进。可采用开塞露灌肠联合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排泄。
肠梗阻缓解后应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优先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避免豆类、芹菜等高纤维食物。每日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恢复,卧床期间需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腹部CT评估吻合口情况,出现反复呕吐或腹痛加剧需立即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