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是什么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由椎间盘退变、长期不良姿势、外伤、遗传因素、职业因素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1、椎间盘退变
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逐渐失去水分和弹性,纤维环变脆弱,容易发生破裂导致髓核突出。这种情况多见于中老年人,可通过热敷、卧床休息等方式缓解症状,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
2、长期不良姿势
久坐、弯腰搬重物等姿势会增加腰椎压力,加速椎间盘损伤。建议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必要时使用腰托辅助支撑。若已出现症状,可尝试腰椎牵引治疗。
3、外伤
腰部受到直接撞击或扭伤可能导致纤维环突然破裂。急性期应卧床制动,配合冰敷减轻肿胀,后期可进行康复训练。医生可能开具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
4、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胶原蛋白合成异常等遗传倾向,椎间盘更易发生退变。这类患者需特别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核心肌群锻炼以增强腰椎稳定性。
5、职业因素
重体力劳动者、司机等职业需长期承受振动或负重,椎间盘负荷较大。建议工作中定时变换姿势,必要时佩戴护具,出现持续疼痛需及时就医排查。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应避免提重物和剧烈扭转动作,睡眠选择硬板床,可进行游泳、平板支撑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腰背肌力量。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蛋白质,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担,症状加重时须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