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的不良反应
宝宝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后可能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或低热,通常1-2天内自行缓解。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轻度腹泻、短暂发热、食欲减退、烦躁哭闹、呕吐等。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脱水症状需及时就医。
1、轻度腹泻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后部分婴儿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稀便,与疫苗激活肠道免疫反应有关。通常无须特殊处理,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可暂时减少辅食添加,母乳喂养可维持原频率。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伴有黏液血丝,需排查其他感染因素。
2、短暂发热
体温37.5-38.5℃的低热多在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是疫苗刺激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建议采用物理降温,如减少衣物、温水擦浴。避免使用退热药掩盖疫苗反应,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48小时以上,需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
3、食欲减退
疫苗可能导致暂时性食欲下降,与肠道黏膜免疫应答相关。家长需保持喂养环境安静,少量多次喂食母乳或配方奶。避免强迫进食,一般24-48小时可恢复。若拒食超过12小时或尿量明显减少,需评估脱水程度。
4、烦躁哭闹
部分婴儿接种后会出现易激惹表现,可能与腹痛或不适感有关。可通过竖抱、腹部按摩缓解肠痉挛。观察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持续尖叫、蜷缩体位需警惕肠套叠等严重并发症,该情况虽罕见但需紧急处理。
5、呕吐
偶发呕吐通常不超过3次/天,建议喂食后保持直立体位30分钟。若呕吐物带胆汁或呈喷射状,或伴有嗜睡、前囟凹陷等表现,需立即就医排除肠梗阻。轮状病毒疫苗相关呕吐多出现在接种后1周内,与疫苗株复制周期相关。
接种后48小时内建议家长密切监测体温、精神状况及排便情况,保持喂养器具清洁。哺乳期母亲可适当增加液体摄入,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稀释浓度。避免接种后立即添加新辅食,2周内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若出现呼吸急促、皮肤花斑、意识改变等超敏反应体征,需立即急诊处理。常规不良反应护理期间,可继续完成后续剂次接种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