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如何检查
腰肌劳损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式确诊,具体检查项目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
1、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触诊检查腰部肌肉的紧张程度、压痛点分布情况,并观察患者腰部活动范围。常见检查包括直腿抬高试验、骨盆分离试验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肌肉痉挛或韧带损伤。体格检查是诊断腰肌劳损的基础手段,具有无创、便捷的特点。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排除腰椎骨折、椎间盘突出等骨骼病变。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腰椎结构,MRI则对软组织损伤的显示更具优势。超声检查也可用于评估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影像学检查能帮助鉴别诊断其他可能引起腰痛的疾病。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排查感染性疾病,C反应蛋白和血沉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反应。类风湿因子检查可排除风湿性疾病。肌酸激酶检查可评估肌肉损伤程度。这些实验室指标能为腰肌劳损的诊断提供辅助依据。
4、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能评估腰部肌肉的电活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神经肌肉病变。这项检查对鉴别神经源性腰痛具有重要价值。检查时需要将电极针插入肌肉,可能会引起轻微不适,但能提供准确的神经肌肉功能信息。
5、功能评估
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完成特定动作,评估腰部肌肉的力量、耐力和协调性。常用的评估量表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评分等。这些功能评估能客观反映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情况,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确诊腰肌劳损后,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如小燕飞、五点支撑等动作,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热敷或冷敷缓解疼痛,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提重物、突然转身等可能加重腰部负担的动作,睡眠时建议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