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会有哪些症状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主要有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骨折风险增加、驼背畸形、活动受限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可能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升高。
1、腰背疼痛
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出现腰背部持续性钝痛,疼痛可能在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后加重。这种疼痛通常与椎体微骨折或骨骼结构改变有关。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仅感到轻微不适,而严重者可能出现剧烈疼痛影响日常生活。
2、身高变矮
骨质疏松症会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使脊柱高度逐渐降低。患者可能在数年内身高减少超过3厘米。这种变化通常是渐进性的,可能不被患者立即察觉,但在定期测量身高时可发现明显变化。
3、骨折风险增加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骼强度降低,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常见骨折部位包括椎体、髋部和腕部。骨折可能发生在日常活动中,如弯腰、咳嗽或轻微跌倒。髋部骨折尤其危险,可能导致长期卧床和严重并发症。
4、驼背畸形
随着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累积,患者可能出现脊柱后凸畸形,表现为驼背。这种畸形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限制胸腔扩张,导致呼吸困难。驼背畸形通常是不可逆的,早期干预有助于减缓进展。
5、活动受限
骨质疏松症可能导致患者活动能力下降,表现为行走困难、爬楼梯费力等。这种限制可能源于疼痛、骨折后遗症或对再次骨折的恐惧。长期活动减少可能进一步加重骨量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确保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量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或太极,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预防跌倒风险,保持适当体重,避免长时间卧床,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建立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跌倒机会,及时治疗可能影响骨代谢的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