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有哪些症状
心肌炎的症状主要有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疲劳、发热头晕、下肢水肿等。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症性疾病,可能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药物毒性等因素引起,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1、胸闷胸痛
心肌炎患者常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压迫感,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或背部。这种症状与心肌缺血或心包炎类似,但心肌炎的胸痛通常持续时间较长,且与体位变化无关。病毒感染后1-3周内出现不明原因胸痛需警惕心肌炎可能。伴随症状可能包括呼吸困难和冷汗,严重时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
2、心悸气短
心肌炎症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和电传导异常,患者会感觉心跳不规则、过速或漏跳。轻度活动即可诱发明显气促,平卧位时症状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坐起才能缓解。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喂养困难或活动量骤减,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异常疲乏表现。
3、乏力疲劳
心肌炎患者普遍存在持续性的全身倦怠感,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这与心肌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全身供氧不足有关。患者可能描述为"突然失去活力"或"爬一层楼就虚脱",部分伴随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流感样症状好转后仍持续乏力是心肌炎的重要预警信号。
4、发热头晕
约半数心肌炎患者会出现低至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病毒性心肌炎常见于感冒或腹泻后1-2周内发生。由于心输出量降低,患者可能出现直立性低血压,表现为站立时头晕目眩甚至晕厥。儿童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和四肢发凉,家长需警惕这些非特异性症状。
5、下肢水肿
右心功能受累时会出现体循环淤血,表现为足踝部凹陷性水肿,傍晚加重晨起减轻。严重者可发展至大腿和腰骶部水肿,伴随颈静脉怒张和肝淤血。这种症状提示已发生心力衰竭,需立即就医。长期卧床患者水肿可能首先出现在骶尾部,护理时需定期检查皮肤受压情况。
心肌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2-3个月,避免任何加重心脏负荷的活动。饮食需低盐并控制液体摄入量,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恢复期可循序渐进进行心肺康复训练,但需避免竞技性运动至少6个月。出现新发心律失常或心功能恶化表现时须立即复诊,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