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腱鞘囊肿症状
脚踝腱鞘囊肿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按压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腱鞘囊肿可能与关节退变、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需要通过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确诊。
1、局部肿块
囊肿初期表现为脚踝背侧或外侧的圆形包块,质地柔软且有弹性,表面光滑。肿块直径多为1-3厘米,按压时可能发生位移但不会消失。部分患者囊肿会随时间缓慢增大,在穿鞋或运动时产生明显异物感。
2、按压疼痛
囊肿压迫周围神经或肌腱时可引发钝痛,尤其在踝关节背屈或内翻时加重。疼痛程度与囊肿大小无直接关联,小型囊肿若压迫敏感结构也可能引发剧烈疼痛。长期未处理的囊肿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感觉异常。
3、活动受限
囊肿体积较大时会限制踝关节活动范围,表现为下蹲困难、行走时足背屈角度减小。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腱滑动受阻导致的弹响感,严重时可能继发肌腱炎。症状在长时间站立或运动后尤为明显。
4、皮肤改变
病程较长的囊肿可能造成局部皮肤变薄、发亮,少数会出现色素沉着。反复摩擦可能导致囊肿表面破溃,引发继发感染。皮肤温度通常正常,若出现红肿热痛需警惕感染性腱鞘炎。
5、伴随症状
约三成患者会合并踝关节无力感,尤其在单腿站立时明显。部分病例伴随足底麻木或刺痛,提示腓浅神经受压。囊肿突然增大可能提示囊内出血,需与血管瘤等疾病鉴别。
日常应注意避免踝关节过度负重活动,选择宽松鞋袜减少摩擦。急性期可采用冰敷缓解肿痛,每日2-3次,每次不超过15分钟。若囊肿持续增大或影响关节功能,建议及时至骨科或手足外科就诊,医生可能根据情况推荐穿刺抽吸、糖皮质激素注射或手术切除等治疗方案。术后需遵医嘱进行踝关节康复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与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