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肌梗塞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塞最常见的原因,长期高血脂、高血压等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后可能引发血小板聚集,堵塞血管。治疗需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控制血脂和血栓。
2、血栓形成
血管内形成的血栓可能完全阻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常见于房颤患者或长期卧床者。治疗需使用注射用尿激酶、华法林钠片、氯吡格雷片等抗凝溶栓药物,必要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3、血管痉挛
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血管暂时性狭窄或闭塞,多由吸烟、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诱发。表现为突发胸痛,可通过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片缓解,长期预防使用地尔硫卓缓释胶囊、尼莫地平片等钙通道阻滞剂。
4、动脉炎
大动脉炎、川崎病等炎症性疾病可能累及冠状动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抗炎药物控制病情,严重者需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5、先天性血管畸形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心肌桥等先天发育问题可能影响心肌供血。轻度者可观察随访,严重者需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必要时进行外科矫正手术。
预防心肌梗塞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戒烟限酒,保持规律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饮食上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定期体检监测心血管健康状态,出现胸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已确诊冠心病患者需遵医嘱长期服药,不可擅自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