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布性皮炎
尿布性皮炎是指婴幼儿因尿布区域长期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导致的皮肤炎症,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或糜烂。处理方式主要有保持干燥、使用屏障霜、及时更换尿布、局部用药和预防感染。
1、保持干燥
尿布性皮炎的核心诱因是潮湿环境。家长需在每次更换尿布时,用温水轻柔清洁臀部并完全晾干,避免用力擦拭。可选择无酒精湿巾或棉布蘸洗,清洁后自然风干1-2分钟。夜间可适当延长更换间隔,但需使用高吸水性尿布。
2、使用屏障霜
氧化锌软膏或凡士林等屏障霜能隔离皮肤与刺激物。每次清洁后涂抹厚层,尤其肛周及皮肤褶皱处。若出现白色念珠菌感染迹象如卫星状皮疹,需改用含抗真菌成分的复方制剂如联苯苄唑乳膏。
3、及时更换尿布
每2-3小时或排便后立即更换尿布,减少排泄物接触时间。腹泻期间需增加更换频率。选择透气性好的尿布品牌,避免塑料材质外层。可尝试在安全环境下短暂不穿尿布以促进皮肤呼吸。
4、局部用药
中重度皮炎可短期使用弱效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1-2次,疗程不超过7天。合并感染时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所有药物使用前需咨询医生,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5、预防感染
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脓疱、渗液,真菌感染呈现边缘隆起红斑。家长需观察皮损变化,发现感染迹象及时就医。日常可定期使用温和抗菌洗剂,但避免过度清洁破坏皮肤屏障。
除上述措施外,建议家长记录宝宝排便规律以优化尿布更换时间,选择无香料无染料的洗涤剂清洗衣物,避免穿着过紧的裤子增加摩擦。母乳喂养可能降低粪便刺激性,辅食添加阶段需注意食物过敏风险。若72小时内无改善或出现发热、水疱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诊儿科或皮肤科。日常可让宝宝多进行俯卧位活动,减少臀部受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