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可怕不
流感是否可怕需结合患者免疫状态和并发症风险综合判断,多数健康人群可自愈,但高龄、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重症。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健康成年人感染后通常表现为轻症,发热持续3-5天可自行缓解,此时注意休息、多饮水即可恢复。但对于65岁以上老年人、孕妇、5岁以下儿童,以及患有心肺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病毒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部分甲型流感病毒株变异性强,可能引起大规模流行,如2009年H1N1流感全球大流行期间曾导致超额死亡率上升。
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包括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疫苗可降低60%的发病风险和40%的住院风险。流行季节应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确诊患者应居家隔离至退热后24小时,密切接触者可考虑预防性使用奥司他韦颗粒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当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预警症状时,提示可能进展为重症流感,需立即就医。
日常预防流感需建立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时用肘部遮挡,定期用含酒精洗手液清洁双手。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增强呼吸道免疫力,冬季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改善循环功能。居室湿度维持在40-60%能减少病毒存活时间,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应避免带病工作学习,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但需注意布洛芬胶囊可能加重哮喘患者症状。慢性病患者建议在流行季前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防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