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牙龈上长了个肉疙瘩怎么办
小孩牙龈上长肉疙瘩可能与萌牙期牙龈肿胀、根尖周炎、牙龈瘤、乳牙滞留或外伤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口腔清洁、抗感染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口腔科就诊,明确病因后针对性干预。
1、萌牙期牙龈肿胀
乳牙或恒牙萌出时可能刺激牙龈组织形成局部隆起,表现为粉红色柔软包块,通常无疼痛。家长可用纱布蘸温水轻柔清洁牙龈,避免挤压。若伴随发热或明显不适,需排除感染可能。
2、根尖周炎
龋齿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牙根尖周围化脓感染,形成脓包样肉疙瘩,常伴随牙齿松动、咀嚼痛。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病灶,配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3、牙龈瘤
慢性炎症刺激或激素变化可能引发牙龈组织增生,形成质地较硬的红色肿物。较小病灶可通过氯己定含漱液消炎观察,较大增生需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术后使用康复新液促进创面愈合。
4、乳牙滞留
恒牙萌出受阻时,滞留牙根可能刺激牙龈形成囊肿样突起。需拍摄牙片确认恒牙位置,拔除滞留乳牙后疙瘩多自行消退。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可冰敷减轻肿胀。
5、外伤血肿
磕碰可能导致牙龈下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紫红色血疱。初期冷敷止血,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若血肿持续增大或破溃,需就医排除颌骨骨折,必要时使用云南白药胶囊辅助止血。
日常需帮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使用儿童软毛牙刷避免牙龈损伤。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龋齿或萌牙异常,限制高糖食物摄入降低龋齿风险。出现牙龈持续出血、肿痛加剧或发热时,应立即就医避免感染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