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楼梯脚脖子崴了怎么能知道伤没伤到骨头
崴脚后判断是否伤到骨头,可通过观察肿胀程度、疼痛特点、活动能力等初步评估,但最终需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
崴脚后若局部肿胀轻微,疼痛集中在脚踝外侧且能勉强负重行走,通常提示韧带损伤。此时按压外踝尖下方骨骼无剧痛,关节稳定性尚可,伤后24小时内肿胀范围不超过鸡蛋大小。这类情况多属于软组织损伤,可通过冰敷、弹性绷带固定缓解症状。
若出现迅速扩散的严重肿胀,疼痛放射至足背或内踝,无法站立甚至轻微触碰即引发剧烈疼痛,可能提示骨折。典型表现包括按压外踝或第五跖骨基底部时疼痛尖锐,尝试活动脚趾或旋转脚踝时阻力大伴骨擦感。严重者可能出现皮下淤青扩散至足底,踝关节明显变形。这类情况需立即制动并就医拍摄X线片,排除腓骨远端骨折、距骨骨折等可能。
崴脚后48小时内应遵循RICE原则处理:停止活动并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每2-3小时冰敷15分钟以减轻肿胀,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避免热敷、揉搓或涂抹活血药物,防止二次损伤。若48小时后仍无法单脚站立,或出现皮肤发紫、麻木等症状,须及时至骨科就诊。康复期可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逐步增加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选择高帮运动鞋提供额外支撑。日常注意行走时观察路面情况,运动前做好踝关节热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