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洗手就没有学问
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但错误的洗手方式可能降低清洁效果。科学洗手需关注水温、时长、步骤、干燥方式及适用场景五个核心要素。
1. 水温选择
使用流动温水洗手效果最佳,水温建议控制在20-30摄氏度。水温过高可能破坏皮肤屏障,过低则影响清洁剂溶解油脂的效率。皮肤敏感者可用接近体温的温水,避免因温度刺激加重皮肤干燥。
2. 持续时间
完整洗手过程应持续40-60秒,其中揉搓步骤不少于20秒。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七步洗手法中,每个步骤需重复5次以上。可通过哼唱生日歌两次来估算时间,确保充分清洁指缝、甲缘等易残留病原体的部位。
3. 步骤规范
采用内外夹弓大立腕七步法:掌心相对揉搓,手心对手背交叉清洗,十指相扣清洁指缝,弯曲指关节旋转搓洗,拇指旋转揉搓,指尖在掌心画圆,最后环形清洁腕部。特殊工种如医护人员需增加前臂清洁步骤。
4. 干燥方式
优先使用一次性纸巾擦干,可去除表面残留的83%微生物。公共场合避免使用烘干机,其高速气流可能将洗手台周边细菌扩散至手部。家用毛巾需每日更换,潮湿环境易滋生革兰阴性杆菌。
5. 适用场景
除饭前便后等常规场景外,接触宠物、处理垃圾、咳嗽打喷嚏后均需立即洗手。疫情期间或接触传染病患者时,建议配合含60%以上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加强防护。但酒精制剂不能替代流水冲洗去除可见污渍的作用。
日常洗手建议选择pH值5.5-7.0的弱酸性洗手液,避免长期使用含三氯生等抗菌成分的产品。洗手后及时涂抹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护手霜,修复皮脂膜。家长应指导儿童建立洗手习惯,使用卡通造型的洗手液瓶或趣味计时器提升依从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餐饮从业者等高风险人群,建议每2小时进行一次手卫生监测。
相关推荐
01:48
03:07
03:10
02:25
02:58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常见肠炎有哪些肠炎?
- 2 常见肠炎有哪些肠炎
- 3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肠炎
- 4 肠炎是怎么形成的
- 5 突然肠炎怎么引起的
- 6 什么叫肠炎
- 7 什么能引起肠炎
- 8 有了肠炎怎么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