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临床意义

56071次浏览

长久以来,普通大众将恶性肿瘤冠以“不治之症”及“谈癌色变”之称号,同时也认为某项肿瘤标志物高就证明患了某种肿瘤。这些认知都已很根深根深蒂固了,但它却是极端错误的。

我们先看看近一个世纪来,医学对恶性肿瘤都做了些什么?

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恶性肿瘤曾作为“不治之症”的确在肆意吞噬人类的生命,而人类对它却束手无策。但时至今日,随着肿瘤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防治肿瘤的方法也逐渐增多,并日臻完善。医学家们已能很有把握地说:“恶性肿瘤是能够治疗的”。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委员会早于1981年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的。可见治与不治要因病、因期、因人而异。切不可因对恶性肿瘤怀有恐惧心理而“讳疾忌医”,甚至即便已发现某些肿瘤的可疑征兆,也不愿往这方面想,有意回避医疗检查,最终导致延误病情,治之晚矣。这种惨痛病例比比皆是。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医学有了飞速的发展,在近20年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也使得环境、空气、食品、水的污染日渐加剧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导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急剧上升:据调查,20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发病人数由90万上升到130万,现有癌症病人200多万,预计到2025年时将上升至270万。卫生部公布2006年恶性肿瘤已成为城乡居民首要死因。它也可以称为危协生命的“头号杀手”。据研究表明:我国恶性肿瘤高发的三大主要原因:1 环境、空气和水的污染日渐加剧。2 食品污染严重。3 细菌、病毒性疾病引发恶性肿瘤。

由此可见,肿瘤的高发病率并非是医学的停滞,而是文明社会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恶性肿瘤成为危协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已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它如同我们身边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及其它良性疾病一样成为了常见病,而且大多数恶性肿瘤是可以治疗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回避恶性肿瘤,不但要坦然对之而且还应该积极了解各种恶性肿瘤的防治,并自觉参与支持环境污染的治理、保护我们的家园等社会公益活动。

恶性肿瘤虽然可以治疗,但要取得更好的疗效还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所以,有人会提出能不能发明一种检查,这种检查能很早的发现你是否患有癌症。其实,医学家们就是怀着这种朴素的想法一直在苦苦摸索这种神奇的检查――肿瘤标志物。不过,肿瘤标志物在目前阶段还达不到人们所想象的神奇高度,但已经有了可喜的发展。因此,我们对它要有正确的理解,合理地应用它,协助肿瘤的早期检出。

那么什么是肿瘤标志物呢?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肿瘤标志物又称为肿瘤Marker,它是在1848年首次发现,于1979年在英国正式命名使用,并确定它的概念:肿瘤标志物是癌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人体对体内新生物(癌)的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不存在于正常人体内,只存在于胚胎中,有的正常人体内含量很低,在肿瘤患者体内才出现高表达,含量超过正常人。肿瘤标志物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有上百种肿瘤标志物被发现并研究,尽管至今为止,具有明确诊断作用的标志物不是很多,能够成功应用到肿瘤临床诊断、治疗、追综复发转移的标志物只有20余种。这些被常规应用的肿瘤标志物是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意义和价值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肿瘤的肿瘤标志物:

(一)CEA(癌胚抗原) 健康成年人血清中CEA浓度小于2.5μg/L。正常范围:<5.Oμg/L。

CEA是一种酸性糖蛋白,胚胎性抗原,它存在于消化道上皮组织、胰腺、肝脏、胆道、羊水、肺及乳腺等组织内,所以它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标志物,广泛用于消化道上皮肿瘤如:胃肠道腺癌(结肠癌、直肠癌、胃癌的)、胰腺癌、肺癌、乳腺癌、肝癌、肺癌。临床意义:当CEA大于60μg/L时,可见于结肠癌、直肠癌、胃癌和肺癌。CEA值升高,表明有病变残存或进展。如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和卵巢癌患者血清CEA量会明显升高,大多显示为肿瘤浸润,其中约70%为转移性癌。一般来说,手术切除后6周,CEA水平恢复正常,否则提示有残存肿瘤,若CEA浓度持续不断升高,或其数值超过正常5-6倍者均提示预后不良。连续随访定量检测血清CEA含量,对肿瘤病情判断更具有意义。因此,临床上用于结肠癌、直肠癌、胃癌的诊断及监测。

(二) CA19-9(糖类抗原) 正常人群的CA19-9血清含量为(RIA法)2-16kU/L。放射免疫法小于37000U/L。

CA19-9在多种胃肠道腺癌中显示敏感。在各种胃肠道肿瘤中阳性比例为:胰腺癌90%、胆管癌67%、肝癌49%、胃癌41%、结肠癌34%、食管癌22%。因此它又被称为胃肠道相关抗原。肺癌及乳腺癌中也有升高。CA19-9在一些良性疾病中也有升高如: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胆管炎、胆道梗阻等。临床意义:CA19-9是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血清CA19-9阳性的临界值为37kU/L。胰腺癌患者85%-95%为阳性。当CA19-9小于1000kU/L时,有一定的手术意义,肿瘤切除后CA19-9浓度会下降,如再上升,则可表示复发。结直肠癌、胆囊癌、胆管癌、肝癌和胃癌的阳性率也会很高,若同时检测CEA和AFP可进一步提高阳性检测率。因此,CA19-9常用于胰腺癌的筛查和监测胰腺癌的复发与转移。另外,CA19-9还会出现在有腹腔种植倾向的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腹膜假粘液瘤这些已经出现腹膜种植的肿瘤中。而这些已经出现腹膜广泛种植的肿瘤除了出现大量的腹水外,常规的检查是很难诊断出来的。所以,CA19-9应该在这些肿瘤的术后复查中列为常规,包括腹水中查找这种肿瘤标志物。便于了解是否出现了腹膜的种植。

(三) CA242(糖类抗原):参考值:0-12U/L

CA242也是一种唾液酸化的鞘糖脂类抗原,几乎总是和CA50一起表达。CA242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较新的一种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同CA19-9,CA242在肿瘤中阳性比例为:胰腺癌68-79%结肠癌55-85%、胃癌44%、卵巢癌、子宫癌、肺癌中也有升高。将CA19-9和CA242联合检测可提高25-40%的敏感性。临床上常用于胰腺癌、直肠癌的诊断分析。CA19-9和CA242联合检查已被证实对胰腺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作用。有资料显示,对胰腺癌的诊断,CA242优于CA19-9,敏感性可达66%~100%,对大肠癌的敏感性也达60%~72%。CA242的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为肝癌、胃癌、大肠癌、胰腺癌。食管癌的CA242敏感性仅为9.09%,表明该项标志物检测不适用于鳞状细胞癌的检测。CA242正常血清的上限为20000u/L

(四)POA(胰胚胎抗原)正常人群血清中RIA法测定小于7ku/L。

胰腺癌的POA的阳性率为95%,其血清含量大于20ku/L,当肝癌、大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时也会使POA升高,但阳性率较低。

(五)AFP(甲胎蛋白) 健康成人血浆AFP浓度低于25μg/L。

AFP只存在于胚胎细胞中如睾丸、卵巢、胎儿中。原发性肝癌中70-90%有AFP的升高。临床证实AFP是原发性肝癌的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是诊断肝癌的最好指标。所以临床上将AFP用于原发性肝癌、生殖细胞癌和肝癌高危监测。血清AFP测定结果大于500μg/L以上,或含量有不断增高者,更应高度警惕。肝癌患者血清AFP含量变化的速率和程度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高低有一定相关性,分化程度较高的肿瘤AFP含量常大于200μg/L。

(六)AFU(α-L岩藻糖苷酶) AFU正常参考值(化学法)为324±90μmol/L。

AFU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新的诊断标志物,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类疾患(包括良、恶性肿瘤)。是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检测的又一敏感、特异的新标志物。血清AFU活性动态曲线对判断肝癌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和预报复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优于AFP。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血清AFU活力测定在某些转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或子宫癌之间有一些重叠,甚至在某些非肿瘤性疾患如肝硬化、慢性肝炎和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轻度升高,在使用AFU时应与AFP同时测定,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有较好的互补作用。

(七)CA125(糖类抗原) 正常人血清CA125中的(RIA)阳性临界值为35ku/L。放射免疫法小于35000U/L。

CA125是一种与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相关的抗原。临床意义:CA125是上皮性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浆液性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输卵管癌及未分化卵巢癌患者的CA125含量可明显升高。当卵巢癌复发时,在临床确诊前几个月便可呈现CA125增高,尤其卵巢癌转移患者的血清CA125更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CA125测定和盆腔检查的结合可提高试验的特异性。动态观察血清CA125浓度有助于卵巢癌的预后评价和治疗控制,经治疗后,CA125含量可明显下降,若不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应考虑有残存肿瘤的可能。95%的残存肿瘤患者的血清CA125浓度大于35kU/L。然而,CA125血清浓度轻微上升还见于1%健康妇女,3%-6%良性卵巢疾患或非肿瘤患者,包括孕期起始3个月、行经期、子宫内膜异位、子宫纤维变性、急性输卵管炎、肝病、胸腹膜和心包感染等。另外,CA125还会出现在有腹腔种植倾向的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腹膜假粘液瘤这些已经出现腹膜种植的肿瘤中。而这些已经出现腹膜广泛种植的肿瘤除了出现大量的腹水外,常规的检查是很难诊断出来的。所以,CA125应该在这些肿瘤的术后复查中列为常规,包括腹水中查找这种肿瘤标志物。便于了解是否出现了腹膜的种植。

(八)CA15-3(糖类抗原) 正常健康者血清CA15-3含量(RIA法)小于28kU/L。放射免疫法小于25000U/L。

CA15-3是一种与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相关的抗原。临床意义:30%-50%是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因此,CA15-3是乳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但在乳腺癌早期敏感性不高。早期阳性率为60%,转移性乳腺癌阳性率为80%,CA15-3也是术后随访,监测肿瘤复发、转移的指标。当CA15-3大于100kU/L时,可认为有转移性病变,增高:见于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宫颈癌等。乳腺、卵巢等非恶性肿瘤阳性率一般低于10%。

(九)CA50(糖类抗原) 正常人群CA50(RIA法)小于20kU/L。

CA50是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因CA50广泛存在胰腺、胆囊、肝、胃、结直肠、膀胱、子宫,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所以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检出不同的阳性率。在胰腺癌、胆囊癌的阳性检测率达90%,对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肿瘤诊断亦有较高价值,在胰腺炎、结肠炎和肺炎发病时,CA50也会升高,但随炎症消除而下降。

(十)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在正常男性(RIA法、ElA法)含量小于2.5μg/L。40岁以下(含40岁)健康男性≤4μg/L;40岁以上健康男性97%为0~4μg/L,约3%在4.01~l0μg/L;以4μg/L为临界值作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意义: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也是目前少数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之一。前列腺癌血清PSA定量的阳性临界值为大于10μg/L,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达90%-97%。前列腺癌I~Ⅳ的阳性率分别为63%,71%,81%、88%;对其他癌瘤如胃肠道癌、泌尿生殖系癌、乳癌、肺癌等的阳性率为1%~7%;前列腺肥大的阳性率为20%;泌尿系炎症为7%。血清PSA除了作为检测和早期发现前列腺癌,还可用于治疗后的监控,90%术后患者的血清PSA值可降至不能检出的微量水平,若术后血清PSA值升高,提示有残存肿瘤。放疗后疗效显著者,50%以上患者在2个月内血清PSA降至正常。

肿瘤病人或者肿瘤高危人群在医院检查时经常会听到或被检查肿瘤标志物。他们对肿瘤标志物存在有一定的误解:认为某项肿瘤标志物高就患了某种肿瘤了,因此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恐慌,甚至拒绝作这样的检查。实际上某一肿瘤的诊断是根据病人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及各种影像检查后由医生综合分析后才能被确定。肿瘤的最高诊断依据是病理学诊断。所以某单项检查是不能确定肿瘤的。它们都是属于辅助诊断的。病人应该配合医生完成各项相关检查,以便及早做出正确诊断。

相关推荐

什么是肿瘤药物靶向治疗技术
所谓靶向药物治疗就是让药物瞄准肿瘤部位,保存相对高的浓度和较长的时间,提高对肿瘤的杀伤力,而对正常组织细胞作用较小,全身副作用明显减轻。
02:55
CA125检查100多U/ml什么意思
CA125的正常值是在35U/ml,CA125检查100多U/ml,要进行进一步的考量。临床上CA125升高,常见于以下两种情况:一、CA125轻度升高,常见于一些良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二、检会出现CA125轻度升高,做任何检查机体都正常,这是一种正常的情况。还有一种需要警惕的情况就是癌。临床上卵巢癌常常发生CA125的明显升高,有时会高于正常数值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所以CA125出现轻度升高或升高,需要进一步检查,比如做超声、CT、核磁检查,一些其他血的肿瘤标志物的检查,进行进一步验证。如果影像上发现有占位,比如卵巢占位又结合CA125明显升高,有可能就是卵巢癌,但不是所有的卵巢癌都会出现CA125的升高,也要结合其他的一些检查手段。
多发性肿瘤是什么
在临床上经常会听见医生说,某某患者是多发性肿瘤,但是在这句话的前面往往是有定语的成分在的,也就说它的部位、病变器官,比如说肺的多发性肿瘤,或者肝脏的多发性肿瘤。临床要表达的意思是在一个器官里边同时见到好几个,三个以上的肿瘤的病灶,像这种情况就说是多发性的肿瘤。这种情况是临床上也是比较多见的,往往肿瘤发生以后,没有及时地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身体的免疫机制出现了问题,免疫力下降,也就是免疫系统对肿瘤的监视功能出现了问题,不能够监视肿瘤细胞的增殖了,这时候就会出现肿瘤的在一个器官内部的转移。也可能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病灶,一开始就是多个病灶同时出现的,这种情况在肝脏当中比较多见,这也是多发性肿瘤的另外一个意思。
语音时长 01:32

2021-07-09

93940次收听

良性肿瘤边缘会不会有毛刺
肿瘤边缘有毛刺,多半是恶性肿瘤的特点。良性肿瘤不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往往比较局限,形成一个局部的包块,表面是比较光滑的,境界也比较清楚,所以一般不会出现毛刺。如果是恶性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具有浸润性生长,而且是无序生长,可以在肿瘤的边缘发现有毛刺征,比如临床上常见的肺肿瘤,就可以在X光片上、在肺片、胸片或者是肺CT的片子上,发现肿瘤的边缘有毛刺样的改变,这个时候,就能帮助判断是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往往根据肿瘤的边缘是否有毛刺,来区分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如果没有毛刺,多半都是良性肿瘤,如果有毛刺,多半都是恶性肿瘤。毛刺征对于临床诊断非常有意义,在进行精确的诊断之后,也能够帮助进行下一步的,比如说做病理的活组织检查来进行确诊。
语音时长 01:17

2021-07-09

89623次收听

糖类抗原199是什么意思
糖类抗原199医学上经常可以看到化验单上写着肿瘤标志物里面好几项,其中有一项叫CA199,这个就是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分很多种,199、253等等有很多种。而糖类抗原199一般来说是见于胰腺肿瘤,胆道肿瘤这样的肿瘤的情况下,会出现糖类抗原199的升高,因为这些地方含糖类抗199的这样的肿瘤细胞,一旦发生肿瘤之后,比较容易产生这样一个物质,所以这样的物质释放入血或者释放入腹腔,被体内吸收以后,可以通过外周血检测到。这种情况下一旦糖类抗原199升高,可以初步判断这样的病人可能有肿瘤的存在,当然也别太紧张,它只是一个指标,只是一个判断的初步的提示。其他情况下,比如胆道炎症、胆道感染以及胆道梗阻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糖类抗原的升高,包括胰腺炎、胰腺导管梗阻。所以糖类抗原199的升高,提示怀疑这样的患者有肿瘤,但并不代表一定是肿瘤,所以不用太紧张。
语音时长 01:31

2021-06-25

93952次收听

02:08
良性肿瘤是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良性肿瘤不具有浸润性生长的功能,只是局限性的肿块包绕,有很多的类型,来源的组织不同,组织类型也不一样。临床上比较多见的像间质瘤,一般都是良性肿瘤。根据良性肿瘤生长的部位和大小,以及生长的快慢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目前,良性肿瘤的形成有一些危险因素,比方说遗传的因素,在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里面,有良性肿瘤的发病史,有可能良性肿瘤也会发生,比方说间质瘤,父母有,子女有可能会出现。第二,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会受到影响。第三,有一些表皮的肿瘤跟慢性的感染有关系。
02:40
放疗效果如何保障
放疗效果的保障包括要有先进的设备,影像技术,精准的定位以及操作的精确。一、装备的质量和功能要齐全,装备质量要保障,质控流程要规范。二、影像对于肿瘤的诊断要精确,放疗医生不只是放疗,还需诊断装备配合。三、靶区勾画要精确,剂量模式要创新。四、操作过程中,技术员每次都要图像验证,要保障治疗过程、剂量精准落实每次匹配到实际治疗中,肿瘤体积上。所以放疗的效果保障,需要团队的全体智慧,这样治疗的效果才能更好。
02:33
放疗副作用大吗
放疗的副作用在肿瘤治疗方法中最小,但也会不一样。有的头颈、口咽部位,由于黏膜距离肿瘤近,需照射范围大,口腔可能会出现红斑、吞咽痛。很多小的早期肿瘤,治疗反应最轻,因为一、无创。二、对身体不会产生太多影响,且射线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三、不发热。所以放疗副作用相对轻,但头颈肿瘤或胃肠粘膜治疗范围较广时,会产生黏膜损伤,带来吞咽不适、疼痛或口干,甚至腹泻。但这些在治疗中多半能耐受,治疗后会慢慢消失,完全可康复。所以放疗副作用不大,大多数是小,且不影响治疗及正常生活,很快能完全恢复正常。
放疗的副作用大吗
放疗的副作用不大。放疗的副作用是最小的肿瘤治疗方法,但是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像有的头颈、口咽部位,由于它黏膜接触肿瘤近,需要的照射范围大,所以就会出现口腔有的出现红斑、吞咽疼痛这样一些症状,但是在很多小的肿瘤,早期肿瘤它的治疗反应最轻。第一,它是无创。第二,它也不会产生身体的太多影响,而且射线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第三,它也不发热。所以放疗对肿瘤治疗来讲副作用相对轻,但是头颈肿瘤或者一些胃肠粘膜治疗范围比较广的时候,它会产生黏膜损伤,会带来一些吞咽不舒服、疼痛或者口干,甚至有的像直肠会有腹泻,痢疾样改变的一些症状出现,但这些在治疗当中多半能耐受,治疗结束以后一个月两个月慢慢就消失,完全可以康复。所以对放疗的副作用而言不大,大多数是小,而且不影响治疗过程的完成,治疗当中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而治疗以后很快就能康复,完全恢复正常。
语音时长 01:43

2020-07-17

63061次收听

肿瘤该怎么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
要对疾病明确诊断,判定疾病的分期和性质,根据病人的年龄以及疾病发生的部位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肿瘤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式,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也是现实当中非常有意义的问题。肿瘤全身各个部位都会有,现在治疗的手段有常见手术、化放疗药物、中医中药、民间偏方、特殊的自我推荐的秘方。肿瘤的治疗不要在一个学科进行分析,要多学科寻求信息,不断地遵循多种方法的优劣对比。现在有的诊疗模式在发生改变,以病人为中心,以病种为圆心,根据各种手段的对比,做出优选的决策。疾病的治疗应该要建立多学科、深度融合,建立完整机制,医院的专家根据各种手段的对比,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给患者提出治疗方法。要从患者的最高利益,对疗效的保障、治疗过程的安全,生活质量的提升上,去考虑方案选择。所以未来需要两个改变,患者要聪明,医生更聪明,去寻找合适的方法治疗。还有就是医疗体系要改善,要为患者形成一个整体最佳方案的参考。
语音时长 02:05

2020-05-08

49473次收听

02:57
放疗的时间是多久呢
放疗是一个过程,放疗技术是一个手段,放疗时间,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段,大多数肿瘤它是分次完成,所以放疗的时间是根据肿瘤的大小,肿瘤越小,治疗次数也少,得到的疗效高,投入比反而低。肿瘤越大,肿瘤越晚,周期就长,投入就多,反而产出比少。所以癌症得到最好疗效是早期,放疗的优势是小、早。次数少,速度快,而且疗效高,生活质量影响小,而且花钱还不多。所以次数是决定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和病人身体状态,所以放疗的时间不能具体确定。要根据专家和医院选择的技术,它所具有的方法,也有差异,有的医院装备技术相对落后,定位方法达不到高度,所以治疗次数较多,疗效就下降,剂量效应降低,疗效效果降低。所以同样是选择放疗方法的时候,要选择具有专业人才和整个团队,达到效果的医院治疗,治疗结果都会不一样。
肿瘤标志物检测怎么应用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筛查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如果合理应用,对于肿瘤筛查,诊断,随访观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cea癌胚抗原高怎么办
癌胚抗体本身,是我们身体内比较常见的一种,蛋白多糖复合物,能够有效的达到预防癌症作用,所以说一旦出现数量偏高的现象,也就意味着出现肿瘤,必须要尽快的改善,我们在日常的饮食中,应该要特别的注意,首先应该摄入植物油,另外也应该补充硒元素,经常性的摄入蛋白质,也应该注意膳食纤维,维生素e等。
肿瘤介入科
肿瘤是当下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但是,并不是肿瘤就已经是晚期了,而肿瘤也会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而且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并且得到康复,而肿瘤介入就是现代高科技微创性治疗,有着很不错的效果。
鳞状上皮内瘤变是癌吗
上皮内瘤变又称上皮内瘤(IN),是目前临床病理诊断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术语,并且涵盖了多个器官上皮性组织的非典型增生或异形增生性病变,所涉及的器官有宫颈、前列腺、宫内膜和消化系统的食管、胃肠等器官。IN是上皮恶性肿瘤发生前的一个特殊阶段,IN在细胞形态学和细胞排列方式上较正常组织有明显的改变,其遗传学上也存在基因克隆性改变,生物学行为上具有一定的侵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