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不舒服应该怎么办
胃疼上吐下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热敷腹部、使用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胃疼上吐下泻通常由饮食不当、胃肠感染、食物中毒、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肠疾病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胃疼上吐下泻时需暂停进食4-6小时,待呕吐缓解后尝试少量饮用温盐水或米汤。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选择白粥、软面条等易消化食物。症状减轻后可逐步增加蒸蛋、苹果泥等低纤维食物。若为婴幼儿出现症状,家长需将奶粉稀释喂养。
2、补充水分
每10-15分钟补充50-100毫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可饮用淡茶水、藕粉汤等温和液体,避免含糖饮料加重腹泻。观察尿液颜色,若持续深黄色需增加补液量。儿童补液需家长使用专用喂药器缓慢喂服。
3、热敷腹部
用40℃左右热水袋裹毛巾敷于脐周,每次15-20分钟可缓解肠痉挛疼痛。配合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恢复。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婴幼儿热敷时家长需全程监护温度。
4、使用药物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缓解腹泻,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诺氟沙星胶囊针对细菌性胃肠炎。呕吐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多潘立酮片,但需注意药物禁忌。所有药物均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及时就医
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严重症状,或婴幼儿哭闹不止、囟门凹陷,需立即急诊处理。就医时携带呕吐物或粪便样本便于检测,向医生详细描述进食史和症状变化过程。
恢复期保持饮食清淡1-2周,逐步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腐。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胃肠负担,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慢性胃肠疾病患者需定期复查,建立饮食记录排查过敏原。出现症状反复或体重持续下降时需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