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两颊扁平苔藓与口腔溃疡的区别
口腔两颊扁平苔藓与口腔溃疡是两种不同的口腔黏膜病变,主要区别在于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口腔两颊扁平苔藓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能与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相关;口腔溃疡则多为局部创伤、感染或营养缺乏引起。前者表现为白色网状条纹或斑块伴黏膜充血,后者为圆形或椭圆形浅表糜烂伴明显疼痛。
口腔两颊扁平苔藓通常呈现对称性分布,病变区域可见白色条纹或斑块,表面可能伴有糜烂或充血,病程较长且易复发。患者可能伴随轻微疼痛或粗糙感,严重时影响进食。该病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部分病例与肝病、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存在关联。治疗需针对免疫调节,常用药物包括曲安奈德口腔软膏、他克莫司软膏等局部免疫抑制剂,严重者需联合口服泼尼松片。
口腔溃疡多为单发或多发性圆形创面,边缘清晰且中心凹陷,表面覆盖黄色假膜,周围黏膜充血。疼痛感明显,尤其在接触刺激性食物时加剧。常见诱因包括口腔黏膜损伤、维生素B12缺乏、精神压力等。普通溃疡具有自限性,7-10天可自愈,严重者可局部应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地碘含片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反复发作需排查白塞病等系统性疾病。
日常护理中,口腔两颊扁平苔藓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复查黏膜变化。口腔溃疡发作期需选择软质饮食,补充维生素B族及锌元素,避免硬物刮伤黏膜。两种疾病若持续不愈或加重,均需及时就诊口腔黏膜科,通过组织活检明确诊断,排除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