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患者要重视药物的毒副作用
肾脏病患者需严格警惕药物肾毒性风险,常见需关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含马兜铃酸中药及化疗药物等。肾脏代谢功能受损时,药物蓄积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慢性肾病进展等严重后果。
1、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疼痛,但会减少肾脏血流灌注。长期使用可能引发间质性肾炎,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夜尿增多。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连续使用超过3-5天,必要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替代。
2、氨基糖苷类
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阿米卡星注射液等抗生素具有明确肾小管毒性,用药3-7天内可能出现非少尿型肾衰竭。使用时需严格监测尿常规和血药浓度,建议联合水化治疗。听力损害常与肾毒性伴随发生。
3、碘造影剂
碘海醇注射液、碘普罗胺注射液等造影剂可能引发渗透性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风险显著增加。术前48小时需停用二甲双胍片,检查前后充分水化,必要时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颗粒预防。
4、马兜铃酸制剂
关木通、广防己等中药含马兜铃酸,可导致不可逆肾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贫血伴肾衰竭,病理可见寡细胞性肾间质病变。此类药物已禁用,但需警惕民间偏方残留风险。
5、化疗药物
顺铂注射液、甲氨蝶呤片等抗肿瘤药物通过肾小管排泄,大剂量使用时可能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用药期间需碱化尿液、强制利尿,同时监测24小时尿量变化。培美曲塞二钠注射液需配合叶酸片预防肾毒性。
肾脏病患者用药前应评估肾小球滤过率,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避免联合使用多种肾毒性药物,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日常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限制高钾高磷饮食,适当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改善肾脏灌注。出现尿量骤减、下肢水肿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肾病有哪些引起肾病怎么引起的
- 2 引起肾病是怎么得的
- 3 肾病严重吗
- 4 什么是肾病
- 5 肾病怎么引起的
- 6 肾病怎么得的
- 7 肾病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
- 8 肾病是怎样造成的